关于进一步推进学校应急救护工作的通知
摘要:
引题:
关键字:
关于进一步推进学校应急救护工作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推进学校应急救护工作的通知
各乡镇中小学、县直学校,各民办幼儿园: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红十字工作的通知》(中红字〔2020〕24号)《教育部办公厅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推进学校应急救护工作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21〕22号)《普洱市推进健康县城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推进健康县城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墨办发〔2022〕28号)精神,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普及应急救护知识技能以保护青少年生命健康,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和青少年素质教育,现就进一步推进学校应急救护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重视学校应急救护工作
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切实做好学校应急救护工作。县红十字会和县级教育体育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同,联合开展“救在身边·校园守护”行动,深入开展学校应急救护知识普及、救护技能培训、救护设施配置、救护服务阵地建设等工作,进一步提高校园应急救护能力,切实保障青少年生命健康。
二、积极开展师生应急救护知识技能培训普及行动
要按照《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要求,加大教职员工救护培训力度。到2030年,中小学教职员工接受救护员公益培训的师生比例原则上不少于1:50。要突出重点,积极推进学校校医、卫生保健老师、体育老师、宿舍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班主任等重点教职员工培训取证,切实提高意外伤害现场施救能力。对取得救护员证书的教职员工开展救护师资培训,培训合格的师资。在军训期间等对学生进行防灾避险知识普及培训,提高学生避险、救护技能。
要将应急救护培训纳入学校素质教育内容,融入教学教育活动、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小学阶段,重点开展安全教育和应急避险知识科普宣教,树立敬畏生命、关爱他人理念。中学阶段,掌握基本应急救护知识技能,培养自救互救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完善救护服务阵地建设
要积极推广在学校配备急救箱(包)、AED (自动体外除颤仪)、应急救护一体机等急救设备,建设“博爱校医室”,完善急救培训和设备设施标准,加强救护培训和演练,有效增强校园救护服务能力。依托救护服务阵地,组建救护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应急救护志愿服务,宣传推广学校应急救护先进典型,大力倡导“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良好风尚,为保护青少年生命健康,助力构建和谐平安校园作出积极贡献。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1.县教育体育局:刘穆15154801171
2.县红十字会:张俊13578176777。
附件: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教育体育局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红十字会关于推进全县中小学校应急救护培训实施方案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教育体育局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红十字会
2023年5月12日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教育体育局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红十字会关于推进全县中小学校
应急救护培训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推进学校应急救护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推进我县应急救护普及培训工作,切实提高教育工作者、青少年学生应急救护技能和自救互救能力,现就推进全县各乡镇中小学、县直学校,各民办幼儿园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制定以下方案。
一、目的意义
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普及应急救护知识技能是保护青少年生命健康的重要举措,是学校健康教育和青少年素质教育重要内容。在全县各乡镇中小学、县直学校,各民办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青少年学生中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对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提高在突发事件、意外伤害中的应急自救互救能力和应急救援技能,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培训内容
根据《中国红十字会救护培训大纲》规定,培训内容主要包括:
(一)救护概念
(二)创伤急救四大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现场心肺复苏及CPR+AED使用;
(三)触电、溺水、烧伤等意外事故及家庭急救的紧急救护知识和技能;
(四)地震安全、公共安全(防踩踏等)、防灾避险等基本知识技能等。
三、培训对象
全县教育系统的教职员工、青少年学生。
四、培训形式
将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培训纳入学校健康教育课内容,在学校课程表中安排适当教学课时进行培训,培训形式可采取普及性培训、救护员培训等。
(一)普及性培训。小学阶段,重点开展安全教育和应急避险知识科普宣教,树立敬畏生命、关爱他人理念。中学阶段开展以学生为主要对象,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重点掌握基本应急救护知识及CPR+AED使用技能,培养自救互救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救护员培训。救护员取证培训收费标准为150.00元/人(含教材费、证书费、耗材费)。取证培训以全县教育系统的教职员工、青少年学生为对象,分批次脱产培训至少8个学时;鼓励高一、高二和职业高中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参加培训,高二期末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颁发“红十字救护员或CPR+AED”资格证书。
五、工作分工
(一)县教育体育局
1.负责制订工作方案和年度培训计划,并于每年5月底、11月底收集汇总各学校的培训名册及培训小结等相关资料,落实培训教学工作场地;
2.负责督促各学校制定应急救护普及培训计划并组织开展培训;
3.加强各校红十字会组织建设。
(二)县红十字会
1.协助教育体育局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工作,负责制定应急救护培训教学大纲,应急救护培训教材教具(人体模型、三角巾、绷带等)使用和管理等工作;
2.负责培训师资的组织、协调等工作,协调落实其他师资参与教学;
3.负责协调救护培训师资、救护员培训和发证等工作及收集培训中心学员名单及培训小结相关资料;
4.指导学校建立红十字会组织,完善管理体制。
(三)全县各乡镇中小学、县直学校,各民办幼儿园
1.负责制定教职员工和青少年学生应急救护普及培训计划,落实教学工作和场地;
2.组织本校校医、卫生保健老师、体育老师、宿舍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班主任及其他教师、学生(高中阶段)积极参加应急救护员培训;
3、于每年5月、11月将培训名单及培训小结等相关材料报送县教育体育局安全股,收齐后交一份总结到红十字会办公室;
4.积极建立学校红十字会组织,成立校园红十字救援队伍。
六、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切实增强做好学校应急救护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县教育体育局、县红十字会要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同,密切协调配合,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职责,确保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有序开展。
(二)坚持标准,确保质量。县教育体育局、红十字会要加强对学校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的指导,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加强工作交流,提高培训水平。要建设高素质的应急救护师资培训队伍,保障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全县各乡镇中小学、县直学校,各民办幼儿园,县属各学校(园)要将应急救护培训纳入学校素质教育内容,融入教学教育活动、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制作校园公益广告,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良好氛围。
关于进一步推进学校应急救护工作的通知
各乡镇中小学、县直学校,各民办幼儿园: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红十字工作的通知》(中红字〔2020〕24号)《教育部办公厅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推进学校应急救护工作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21〕22号)《普洱市推进健康县城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推进健康县城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墨办发〔2022〕28号)精神,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普及应急救护知识技能以保护青少年生命健康,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和青少年素质教育,现就进一步推进学校应急救护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重视学校应急救护工作
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切实做好学校应急救护工作。县红十字会和县级教育体育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同,联合开展“救在身边·校园守护”行动,深入开展学校应急救护知识普及、救护技能培训、救护设施配置、救护服务阵地建设等工作,进一步提高校园应急救护能力,切实保障青少年生命健康。
二、积极开展师生应急救护知识技能培训普及行动
要按照《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要求,加大教职员工救护培训力度。到2030年,中小学教职员工接受救护员公益培训的师生比例原则上不少于1:50。要突出重点,积极推进学校校医、卫生保健老师、体育老师、宿舍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班主任等重点教职员工培训取证,切实提高意外伤害现场施救能力。对取得救护员证书的教职员工开展救护师资培训,培训合格的师资。在军训期间等对学生进行防灾避险知识普及培训,提高学生避险、救护技能。
要将应急救护培训纳入学校素质教育内容,融入教学教育活动、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小学阶段,重点开展安全教育和应急避险知识科普宣教,树立敬畏生命、关爱他人理念。中学阶段,掌握基本应急救护知识技能,培养自救互救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完善救护服务阵地建设
要积极推广在学校配备急救箱(包)、AED (自动体外除颤仪)、应急救护一体机等急救设备,建设“博爱校医室”,完善急救培训和设备设施标准,加强救护培训和演练,有效增强校园救护服务能力。依托救护服务阵地,组建救护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应急救护志愿服务,宣传推广学校应急救护先进典型,大力倡导“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良好风尚,为保护青少年生命健康,助力构建和谐平安校园作出积极贡献。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1.县教育体育局:刘穆15154801171
2.县红十字会:张俊13578176777。
附件: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教育体育局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红十字会关于推进全县中小学校应急救护培训实施方案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教育体育局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红十字会
2023年5月12日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教育体育局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红十字会关于推进全县中小学校
应急救护培训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推进学校应急救护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推进我县应急救护普及培训工作,切实提高教育工作者、青少年学生应急救护技能和自救互救能力,现就推进全县各乡镇中小学、县直学校,各民办幼儿园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制定以下方案。
一、目的意义
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普及应急救护知识技能是保护青少年生命健康的重要举措,是学校健康教育和青少年素质教育重要内容。在全县各乡镇中小学、县直学校,各民办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青少年学生中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对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提高在突发事件、意外伤害中的应急自救互救能力和应急救援技能,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培训内容
根据《中国红十字会救护培训大纲》规定,培训内容主要包括:
(一)救护概念
(二)创伤急救四大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现场心肺复苏及CPR+AED使用;
(三)触电、溺水、烧伤等意外事故及家庭急救的紧急救护知识和技能;
(四)地震安全、公共安全(防踩踏等)、防灾避险等基本知识技能等。
三、培训对象
全县教育系统的教职员工、青少年学生。
四、培训形式
将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培训纳入学校健康教育课内容,在学校课程表中安排适当教学课时进行培训,培训形式可采取普及性培训、救护员培训等。
(一)普及性培训。小学阶段,重点开展安全教育和应急避险知识科普宣教,树立敬畏生命、关爱他人理念。中学阶段开展以学生为主要对象,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重点掌握基本应急救护知识及CPR+AED使用技能,培养自救互救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救护员培训。救护员取证培训收费标准为150.00元/人(含教材费、证书费、耗材费)。取证培训以全县教育系统的教职员工、青少年学生为对象,分批次脱产培训至少8个学时;鼓励高一、高二和职业高中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参加培训,高二期末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颁发“红十字救护员或CPR+AED”资格证书。
五、工作分工
(一)县教育体育局
1.负责制订工作方案和年度培训计划,并于每年5月底、11月底收集汇总各学校的培训名册及培训小结等相关资料,落实培训教学工作场地;
2.负责督促各学校制定应急救护普及培训计划并组织开展培训;
3.加强各校红十字会组织建设。
(二)县红十字会
1.协助教育体育局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工作,负责制定应急救护培训教学大纲,应急救护培训教材教具(人体模型、三角巾、绷带等)使用和管理等工作;
2.负责培训师资的组织、协调等工作,协调落实其他师资参与教学;
3.负责协调救护培训师资、救护员培训和发证等工作及收集培训中心学员名单及培训小结相关资料;
4.指导学校建立红十字会组织,完善管理体制。
(三)全县各乡镇中小学、县直学校,各民办幼儿园
1.负责制定教职员工和青少年学生应急救护普及培训计划,落实教学工作和场地;
2.组织本校校医、卫生保健老师、体育老师、宿舍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班主任及其他教师、学生(高中阶段)积极参加应急救护员培训;
3、于每年5月、11月将培训名单及培训小结等相关材料报送县教育体育局安全股,收齐后交一份总结到红十字会办公室;
4.积极建立学校红十字会组织,成立校园红十字救援队伍。
六、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切实增强做好学校应急救护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县教育体育局、县红十字会要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同,密切协调配合,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职责,确保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有序开展。
(二)坚持标准,确保质量。县教育体育局、红十字会要加强对学校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的指导,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加强工作交流,提高培训水平。要建设高素质的应急救护师资培训队伍,保障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全县各乡镇中小学、县直学校,各民办幼儿园,县属各学校(园)要将应急救护培训纳入学校素质教育内容,融入教学教育活动、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制作校园公益广告,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良好氛围。
作者:
编辑:墨江哈尼族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