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科普——日常生活必备急救小常识
心肺复苏 (CPR)

适用场景:心跳呼吸骤停(如溺水、触电、心梗)。
步骤:
1.判断意识:拍打双肩、呼喊,确认无反应后立即呼救并取AED(自动体外除颤器)。
2.胸外按压: 位置: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下半部)。 姿势:双手重叠,手臂垂直,用掌根快速按压30次,深度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
3.开放气道:清除口中异物,仰头抬颏法打开气道。
4.人工呼吸:捏鼻、对口吹气2次(每次1秒,见胸廓起伏),重复“30按压+2呼吸”循环。 关键提示:非专业人员可只做胸外按压,等待专业救援。

海姆立克急救法
异物梗阻

适用场景:成人/儿童气道被食物、异物卡住,出现呛咳、面色发紫、无法呼吸。 成人/儿童(清醒时):
站在患者身后,双腿分开,双臂环抱腰部。 一手握拳,拇指顶住肚脐上方两横指,另一手抓住握拳手,快速向上向内冲击腹部,直至异物排出。
婴儿(1岁以下):
面部朝下,头低脚高,在背部肩胛骨间拍打5次。 翻转成面朝上,两指在乳头连线下方按压5次,重复直至异物排出。
创伤止血与包扎

1.出血类型: 动脉血:喷射状,血色鲜红,需立即止血。 静脉血:缓慢流出,血色暗红,可压迫包扎。
2. 止血方法: 直接压迫:用干净纱布/衣物按压伤口5-10分钟。 加压包扎:纱布覆盖伤口后,用绷带或布条螺旋式缠绕固定,力度以止血且不影响血液循环为宜。
3. 止血带(万不得已时用):选弹性绷带,扎在伤口近心端(上肢距伤口10cm、下肢15cm),每1小时放松1-2分钟并记录时间。
烧烫伤处理

冲-脱-泡-盖-送:
1.冲:立即用流动冷水冲洗15-30分钟(避开冰块直接敷)。
2. 脱:小心脱去衣物,粘连处剪去周围衣物,保留粘连部分。
3. 泡:冷水浸泡伤处10-20分钟(大面积烫伤或婴儿不建议泡,防止体温过低)。
4. 盖:用无菌纱布或干净透气敷料覆盖,避免涂抹牙膏、酱油等。
5. 送:严重烫伤(起大水疱、皮肤焦黑)立即送医。
防溺水

(一)保持冷静,避免慌乱 溺水时第一时间深吸一口气,放松身体,避免因挣扎消耗体力。 若周围无人,尽量保持仰面漂浮状态,头部后仰,使口鼻露出水面,等待救援。
(二)科学自救动作
1.水母漂法(适用于体力不支时) 吸气后全身放松,四肢自然下垂,呈“大字型”漂浮于水面,节省体力。 需换气时,双手向下压水,抬头用嘴吸气,再恢复漂浮姿势。
2. 仰泳自救(适用于有一定体力时) 双手从后向前划水,双腿做“蹬自行车”动作,保持身体后仰,脸部朝上呼吸。
(三)避免错误行为 勿盲目挣扎或双手乱挥,会加速下沉。 不要试图将整个头部抬出水面,会导致身体下沉。
(四)利用漂浮物 若附近有木板、救生圈、空瓶等,迅速抓住固定,借助浮力保持漂浮。
(五)遇抽筋时的应对 小腿或脚趾抽筋: 深吸一口气后潜入水中,用手抓住抽筋腿的脚趾,用力向身体方向拉,同时伸展膝关节。 大腿抽筋: 立即深吸一口气浮出水面,弯曲抽筋的大腿,双手抱住小腿贴近大腿,反复按压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