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活动 >> 无偿献血 >> 正文
【健康科普】心脏的“抗议”:熬夜背后的健康隐患
来源:郑煤总医院  作者:  编辑: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日期:2024-11-15  点击率:15  [关闭]
摘要:

引题:

关键字:

【健康科普】心脏的“抗议”:熬夜背后的健康隐患

心脏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白天努力工作,夜晚则需要休息和修复。然而,熬夜打乱了这一自然节奏,给心脏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 熬夜对心脏的伤害有多大?如何降低熬夜对心脏的伤害?本篇文章给您讲清楚。

真熬夜还是假熬夜?

通常来说,判断是否熬夜不仅看入睡时间,还和睡眠规律、睡眠时长及质量相关,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偏离自身生物钟入睡:如果长期习惯在固定时间(比如22点)睡觉,突然推迟到凌晨之后才睡,即使睡够8小时,也可能算熬夜,因为打乱了身体的生物钟节奏。

入睡过晚且时长不足:一般认为,凌晨1点后入睡,且每天睡眠时间不足7-8小时(成年人标准),大概率属于熬夜。比如凌晨2点睡、早上7点起,仅睡5小时,就属于典型的熬夜。

频繁夜间醒来:即使按时上床,但若夜间频繁醒来、睡眠片段化,导致睡眠质量差,也可能对身体造成类似熬夜的影响。

简单来说,长期晚睡、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不规律,都可视为熬夜。保持固定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比纠结具体几点睡更重要。

熬夜对心脏的伤害有多大?

生物钟紊乱,心脏节奏被打乱

心脏的活动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调节。白天,交感神经让心脏保持活跃;夜晚,副交感神经则让它减速休息。熬夜会打破这种平衡,导致心慌、早搏甚至房颤。  

数据说话: 

- 美国《心脏与循环生理学》研究显示,连续一周每天睡眠不足6小时,心律失常风险增加32% 

- 我国一项针对50万人的调查发现,长期夜班人群房颤风险比正常作息者高28% 

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心脏进入过劳模式

熬夜时,身体持续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导致血压波动、心率加快,心脏耗氧量增加30%以上,加重心肌缺血风险。  

研究显示:

- 40%的急性心梗患者在发病前有熬夜史。  

- 熬夜会增加冠状动脉痉挛和斑块破裂的风险。  

炎症与代谢紊乱,加速血管损伤

熬夜抑制免疫修复功能,促炎因子释放,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同时,脂肪代谢紊乱,坏胆固醇(LDL)升高,好胆固醇(HDL)降低,增加肥胖风险。  

动物实验发现:  

- 连续熬夜4周的大鼠,主动脉斑块面积增加50% 

 

心梗风险倍增

熬夜时,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减慢,易形成血栓堵塞冠状动脉。

心梗患者若发病前长期熬夜,梗死面积比规律作息者大35%,心源性休克风险增加92% (数据来源于网络)  

如何降低熬夜对心脏的伤害?

1. 补觉有技巧:次日早晨补觉1.5-2小时,避免报复性补觉打乱节律。  

2. 小睡不超过30分钟 防止进入深度睡眠后更疲惫。  

3. 早餐高蛋白 鸡蛋、牛奶、燕麦提供能量,避免过量咖啡因。

4. 补充抗氧化剂:蓝莓、西兰花等可减轻氧化应激。  

5. 避免剧烈运动:选择散步、瑜伽等低强度活动。  

6. 监测健康指标:家庭自备血压计、血氧仪,关注晨起血压和心率。  

7. 警惕不适症状:冠心病或高血压患者若出现胸闷、心悸,应立即就医。  

特别提醒:夜班工作者风险更高!

长期夜班(≥10年)者心血管病风险增加19%,肥胖者风险升高至2.37倍。建议:  

- 工作间隙每2小时休息15分钟,做眼部按摩和深呼吸。  

- 下班后及时补充睡眠,保持卧室黑暗,促进褪黑素分泌。  

 

作者:
编辑: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上一篇:常用急救电话及应急处理!
下一篇:健康科普 | 室内“微运动”,轻松改变静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