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活动 >> 人道救助 >> 正文
触电急救:从危机到安全的生命拯救指南
来源:小牛医典  作者:  编辑: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日期:2024-10-17  点击率:12  [关闭]
摘要:

引题:

关键字:

触电急救:从危机到安全的生命拯救指南

1.触电的类型与危害揭示

家用电器、户外高压线都看似熟悉,但其实背后的一点疏忽就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危险。比如,邻居王阿姨,60岁,在家拖地时不小心沾湿了插座,感到一阵发麻。这种短暂的电流经过,虽然只是轻微感觉,但如果电流更强或持续时间更长,后果就不同了。

不同类型的触电,危害也有很大差别。低压电(如家用220V),更多引发肌肉收缩、局部灼伤等;高压电(如工地或路边高压线),哪怕只有短暂接触,也可能造成器官损伤、烧伤,甚至心脏骤停。儿童、老人、心脏本身有问题的人,对电流的抵抗力更弱。

数据显示,每年全球都有数以万计的触电事故,仅中国每年涉及触电致死人数约在千例左右。这些都提醒我们,触电发生后,反应及时与否可能就是生与死的区别。

小贴士: 家用电多数为低压,但环境潮湿、皮肤受伤时,风险会明显增加。

2.如何判断触电后的危险信号?

轻微的触电有时不太容易被发现,比如只是突然的不适或手臂一阵发麻。偶尔有人手握插头被轻微电到,过几分钟后没什么感觉,以为没事。

不过,严重触电的表现可就亮起红灯——有人会突然失去意识、抽搐,甚至呼吸和心跳都停了下来。像去年急诊收治的一位35岁男性,在施工时触碰到裸露的高压电缆,刚开始只是短暂晕厥,几分钟后才自行恢复,但心前区隐约疼痛,后来检查有心律不齐。这提醒咱们,明显的危险信号不能大意,比如:

持续或反复的意识模糊

无法自主活动,肢体僵硬

呼吸减慢或停止(甚至憋气,口唇青紫)

大面积皮肤灼伤或明显水泡

心跳混乱、胸闷、心慌

简单来讲,只要发现有严重异常,无论多短的触电时长,都不应该轻视。

 点评: 严重情况下,尽快呼叫120非常关键。如果现场环境不安全,也别盲目靠近。

3.触电风险到底来自哪里?

认识触电背后的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风险并预防。其实,电流伤人主要有三个方面:

电流强度:电流越大,危害越明显。超过30毫安即可致命,心脏、呼吸中枢都是高风险靶点。

电流路径:人体接触电源后,电流最常经过手臂、胸部甚至心脏——这就像一条高速通道,如果交通事故发生在重要器官,危险自然大大提升。

接触时长与环境:长期、持续的电流暴露比瞬间电击更易致命。如果皮肤潮湿、受损,电阻减小,风险翻倍。

相关数据显示,90%以上的家庭触电多发生在厨房、浴室等潮湿环境。而高压触电情形,常见于电力维护、户外作业,安全措施不到位则变得尤为危险。

4.急救黄金法则,如何操作?

关键时刻,掌握对的方法能真的救命。下面的几个步骤,【重点顺序千万别乱】:

现场安全第一:自己不能当下一个伤者,处理前要先断电。先拉下总闸或切断插座电源。如果无法立即断电,可用绝缘工具(木棍、干塑料制品)拨开伤者身体与电源。

伤者评估:脱离电源后,尽快观察呼吸、心跳和意识。如果无反应、无呼吸,说明心脏也许停止运作,这时候要马上转入CPR(心肺复苏)流程。

紧急求救:有人帮忙可立即拨打120。单人操作时,优先持续心肺复苏,但建议用免提手机同时报警。

急救流程:

伤者脱离电源

判断是否有意识、呼吸

如无呼吸,立即心肺复苏(胸外按压30次,人工呼吸2次为一组)

持续操作至专业救援到达

假如你现场没有受过CPR培训其实也可以做按压,只要力度和频率尽量贴近胸骨中央,每分钟100-120次。今年春天有一位40岁女性下班回家后,被孩子不慎打翻的电饭煲水溅到插座所伤,邻居见状立刻断电并持续按压,最终当天恢复良好出院。这一例子特别说明,现场反应和按顺序处理,至关重要。

5.触电后的医学评估与日常观察

触电引起的身体问题,有时表面轻微,实际上可能对内脏有影响。不少患者刚刚觉得没事,回家后却突发晕厥,甚至出现肢体麻木。像王阿姨这样因低压电轻微接触送医,急诊检查发现虽无外伤,但肌酶指标升高(反映肌肉有损伤)。医院会按情况做心电图、肌肉酶、肾功能等检查,及时发现潜在风险。

出院观察要怎么做?其实,不同的人自我感受会有差别,但如果恢复后几天仍出现头晕、心悸、肢体无力,或局部有不明肿胀、疼痛,这种情况还是需要再去医院复查。孩子和年长者尤其要观察多天,防止延迟性损伤。

 温馨提示: 即使无明显症状,触电后最好还是在24小时内去医院做一次全面检查。

6.日常预防:让触电风险远离生活

其实,平时一些细节,能大大减少触电机会。比如——

经常检查电器线缆完整性:发现老化、破损要及时更换。

用电环境保持干燥:潮湿是主要放大器,切勿湿手碰插座。

安装漏电保护装置:特别是厨房、浴室,效果很明显。

儿童安全插座:家有孩子的话,遮挡孔一定要到位。

定期请专业电工检测家用电路:尤其是装修老房子或大功率电器更新后。

对特殊人群,比如孕妇、老人、心脏病患者,更要留心家中的用电安全。只要预防措施做细了,大多数风险都能被拦在门外。建议家中常备绝缘手套、木棍等急救小工具,以备不时之需。

 贴心建议:

建议每半年用断电器检测家用电路

浴室、厨房单独装漏电保护开关,预防隐患

外出遇树倒压线等异常情况,不要私自靠近,及时上报专业部门

日常生活中,对触电风险保持适度警觉就好,无需焦虑,只需掌握正确的处理顺序和预防要点。无论家庭还是公共环境,关键还是从细节做起。触电不可怕,懂急救、会防护,更能让安全与你常在。

 

作者:
编辑: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上一篇:【科普作品推荐】别“蜜”糊了眼
下一篇:应急科普 | 应急救护知识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