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注意事项
什么是造血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HSCs)主要来源于:骨髓血、外周血、脐带血,可以经血流迁移到外周血液循环中,是血液系统中的成体干细胞,是一个异质性的群体,具有长期自我更新的能力和分化成各类成熟血细胞的潜能。它是研究历史最长且最为深入的一类成体干细胞,对研究各类干细胞,包括肿瘤干细胞,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临床治疗中,造血干细胞移植广泛应用于血液系统疾病以及自身免疫疾病,在其它实体瘤的治疗中,比如淋巴瘤,生殖细胞瘤,乳腺癌,小细胞肺癌,主要应用于常规治疗失败或复发难治以及具有不良预后因素的患者。
为什么要捐献造血干细胞
在有血缘关系的人群中,骨髓不一定相匹配,很多相匹配的造血干细胞需要从非血缘关系的人群中去寻找,由此可见,公民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重要性和意义之大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和移植可治疗恶性血液病,部分恶性肿瘤,部分遗传性疾病等75种致死性疾病。包括白血病、地中海贫血等,中华骨髓库目前约有30万库容,而我国等待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有100多万,现在的库容仅能满足30%-40%患者需要。目前全世界已有10万多患者接受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到现在还没有发现对捐献者人体有伤害的例子。捐献者捐出的造血干细胞只占身体造血干细胞总量的不到5%,这5%即使不捐也会在自身的更迭中死亡,且它们是可以再生的。
造血干细胞的捐献流程
一、报名登记
怎样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
年龄在18—45周岁、身体健康的公民捐献造血干细胞,可在省级分库及地市工作站联系,填写《志愿捐献者登记表》并采集8-10ml血样。
志愿捐献者的血样经HLA分型检验后,相关信息及志愿捐献者基本资料会被录入到中华骨髓库管理中心数据库中,等待患者检索。
二、数据入库
三、初次配型成功
1、本人预留电话。
2、亲属电话。
3、微信等。
四、高分辨配型:抽取10ml血样寄往国家指定实验室
五、健康体检
六、采集造血干细胞
省级管理中心及地市工作站根据《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计划表》及时联系协调志愿者确定捐献时间(慎重)。
采集按照国际通用方法,先应用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或GM-CSF)进行动员,一般皮下注射4-6天,然后采用血细胞分离家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1、应用集落刺激因子(皮下注射)可能会引起鼻塞、流涕、乏力、关节酸痛及发热等感冒样症状,一般较轻,无需特别处理,停药后即可消失。
2、采集量:造血干细胞悬液50-200ml/人,采集次数不超过2次,每次循环处理血量不多于15000ml。
七、造血干细胞运送、回输
八、捐献者回访
捐献完成后:满意度调查表
参考国际惯例,随访时间为:一个月、三个月、半年、一年、二年
补充:捐献完成后半年,再次体检。
采集注意事项:
1、取样采集前不必空腹。
2、取样采集是从手臂静脉抽取血样做配型实验,不是骨髓采集。
3、采样抽血大约8ml-10ml。
4、等待配型的时间很长,只有少数志愿者才能够配型成功。
捐献者要求:
1、年龄在18-45周岁之间。
2、健康状况良好。
3、眼睛近视度数在600度以下。
科普
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以下称“中华骨髓库”),英文为:China Marrow Donor Program(缩写:CMDP)。其前身是 1992 年经原卫生部批准建立的“中国非血缘关系骨髓移植者资料检索库”。2001 年,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中国红十字会重新启动建设资料库的工作。同年12月,中央编办批准成立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统一管理和规范开展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的宣传、组织、动员,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分型,为重症血液病患者检索配型相合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并提供移植相关服务等。
由四颗红心围绕红十字组成的注册标志,充分体现红十字会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的人道宗旨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博爱特征。中华骨髓库作为中国红十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信守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的“人道、公正、中立、独立、志愿服务、统一、普遍”七项基本原则,动员和呼唤全社会奉献爱心,拯救患者的生命。
中华骨髓库全国共有31家省级管理中心(分库),与国内20余家HLA组织配型实验室、6家HLA高分辨分型确认实验室、1家HLA质量控制实验室、7家脐血库及170余家采集/移植医院共同为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捐献者、血液病患者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