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3月
毛泽东同志题词
“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
从此
这个响亮的名字享誉中华大地
成为引领道德风尚的一面旗帜
在红河州
有一群像雷锋同志一样可爱的人
他们有一个统一的称号
——无偿献血者


在蒙自市富春路献血点,一位年轻的面孔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郭战天。自18岁起,郭战天便开始无偿献血,这一坚持,就是9年。每当假期回家,他总不忘来到献血点,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而这份坚持,来自家庭那份深深的传承。
郭战天
郭战天的父亲是一位军人。父亲总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家人树立榜样,在部队服役至今,参与无偿献血已有100余次。2014年7月,郭战天一家三口毅然前往蒙自市红十字会,完成了遗体器官捐献的登记。这份来自家庭的熏陶如点点繁星,照亮了郭战天的成长之路。“一辈子做好人”这句家训,早已烙印在他的灵魂深处。
郭战天积极投身公益事业,2019年3月,他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在他的带动下,弟弟也加入了无偿献血者的行列,外公和外婆也在红十字会进行了遗体器官捐献的登记。郭战天深知,每一次献血,都可能成为挽救他人生命的希望之源,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李金东是红河州中心血站的“常客”。自2006年起,他便与献血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启了一场长达19年的爱心长跑。目前,李金东已累计捐献血小板277次、512.5个单位,献全血4次、累计1000ml。这种坚持与奉献,也让他获得了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终身荣誉奖的殊荣。
李金东
李金东今年47岁,血站献血服务科的工作人员见证了他从意气风发的青年人到成熟稳重的中年人的转变。岁月流转,他那份无私奉献的精神却始终如一。作为一名微雕民间手工艺人,李金东常常久坐近十个小时磨料、雕刻,但定期献血让他保持了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清淡、作息规律。
每当捐献血小板14天间隔期一到,总能在血站看到李金东的身影。这种可贵的坚持,源自他温暖的内心。他说:“人生在世,每做一次善事,人也更加阳光。献血不仅有益自身,还是惠及他人的善举。”


蓝海瑗是一名“85后”的宝妈,她的献血源自一次生命的接力。生孩子时发生的大出血,让她深刻体会到血液对于生命的重要性。康复出院后,她决定用自己的行动去回馈社会——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活动。
蓝海瑗
从2020年第一次献血后,蓝海瑗一直坚持到现在。她累计捐献血小板16次、32个单位,献全血4次、累计1600ml。因为被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染,蓝海瑗的先生也加入了无偿献血者的队伍,目前已献全血5次、累计2000ml,捐献血小板9次、18个单位。夫妻俩携手去献血时,也常常会带上孩子,用实际行动为孩子树立好榜样。蓝海瑗说:“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让孩子从小就懂得感恩和奉献。生命是宝贵的,而献血就是守护这份宝贵的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