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活动 >> 应急救护 >> 正文
家庭急救知识普及
来源:  作者:  编辑: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日期:2025-02-20  点击率:15  [关闭]
摘要:

引题:

关键字:

2024  7  10 日,在四川成都武侯区玉林街道,32 岁的刘洲粥是一位自由职业者,平时在家工作。这天,她正在厨房准备晚餐,突然听到客厅传来  的一声巨响,紧接着是母亲王芳的惊呼。刘洲粥赶忙放下手中的食材,冲进客厅。只见父亲李明倒在地上,脸色苍白,一只手捂着胸口,表情十分痛苦。

刘洲粥顿时慌了神,她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手足无措地站在一旁,声音颤抖地问母亲:妈,这可怎么办啊?

王芳也吓得不轻,声音带着哭腔说:我也不知道,快想想办法啊!

就在她们慌乱之际,住在对门的张医生听到动静赶了过来。张医生简单询问情况后,迅速检查了李明的身体状况,一边检查一边安慰刘洲粥和王芳:先别慌,我看看情况。

检查完后,张医生对刘洲粥说:你父亲可能是心脏方面出了问题,我先简单处理一下,你们赶紧打急救电话。 在张医生的帮助下,刘洲粥拨打了 120 急救电话。

这件事让刘洲粥深刻意识到,自己对家庭急救知识的匮乏。2024  7  15 日,刘洲粥通过朋友介绍,联系到了急救专家赵洞庭。刘洲粥迫不及待地向赵洞庭请教:赵专家,我父亲之前突然不舒服,我当时都吓懵了,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您快给我讲讲,在家庭里到底应该掌握哪些急救技能啊?

赵洞庭耐心地对刘洲粥说:别着急,家庭急救知识确实非常重要,关键时刻能救命。接下来我就给你讲讲这些必须掌握的技能。

一、心肺复苏术

赵洞庭认真地说:心肺复苏术是最为关键的急救技能之一,尤其是在遇到心脏骤停的情况时。当一个人突然倒地,失去意识,呼吸和心跳停止,这时候就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赵洞庭详细讲解了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第一,要快速判断现场环境是否安全,确保施救者和患者都不会受到二次伤害。比如,如果是在马路上,要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路边;如果周围有危险物品,要及时清理。像刘洲粥父亲在客厅发病,现场相对安全,就可以直接进行下一步操作。

第二,要迅速判断患者的意识和呼吸。可以拍打患者的双肩,大声呼喊:喂,你怎么了? 观察患者有无应答,同时用耳朵贴近患者的口鼻,感受有无气流,眼睛看向患者的胸部,观察有无起伏,判断时间大约 5 - 10 秒。如果患者没有意识,也没有呼吸或仅有濒死叹息样呼吸,就需要立即呼叫急救人员,并开始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的核心操作是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时,施救者要跪在患者身旁,双手交叠,掌根放在患者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 1/3 交界处),手指翘起,不要接触患者胸壁。按压时,手臂要伸直,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深度至少 5 厘米,频率每分钟 100 - 120 次。每按压 30 次,进行 2 次人工呼吸。人工呼吸前,要先清理患者口中的异物,然后一只手捏住患者的鼻子,另一只手抬起患者的下颌,施救者深吸一口气,用自己的嘴完全包住患者的嘴,缓慢吹气,每次吹气持续 1 秒以上,观察患者胸部是否有起伏。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急救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赵洞庭强调,心肺复苏的关键在于快速、准确地进行操作,每一秒都至关重要。在等待急救人员的过程中,持续有效的心肺复苏能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刘洲粥认真地听着,还不时提出问题,赵洞庭都一一耐心解答。

二、海姆立克急救法

赵洞庭接着说:除了心肺复苏术,姆立克急救法也非常重要,主要用于抢救异物阻塞气道导致的窒息。这种情况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比如吃东西时不小心被食物噎住。

赵洞庭介绍,海姆立克急救法根据患者的年龄和情况有不同的操作方式。对于成人和 1 岁以上的儿童,如果发生异物堵塞气道,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后,双脚前后分开,前脚距离患者约一脚宽,后脚脚跟踮起。让患者坐在自己弓起的大腿上,保持患者身体前倾,头部略低,嘴巴张开。施救者用双臂环绕患者腹部,一手握拳,拇指顶住患者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剑突下方,另一手抓住握拳的手,快速、有力地向内、向上冲击患者腹部,约每秒 1 次。重复操作,直到异物排出或患者恢复呼吸

对于 1 岁以下的婴儿,要将婴儿面朝下,放在自己的手臂上,手臂贴着大腿,用手支撑住婴儿的头、颈部和胸部,保持婴儿头低脚高。用另一只手的掌根在婴儿背部两肩胛骨之间快速、有力地拍打 5 次。然后将婴儿翻正,面朝上,放在大腿上,用两根手指在婴儿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快速、轻柔地按压 5 次。如此反复交替进行,直到异物排出。

赵洞庭还提醒刘洲粥,在进行海姆立克急救法时,力度要适中,既要确保能排出异物,又不能对患者造成伤害。如果情况没有改善,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刘洲粥想到自己有时吃饭也会不小心噎到,不禁有些后怕,暗下决心一定要熟练掌握这个急救方法。

作者:
编辑: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上一篇:急救帮帮忙 | 发生地震怎么办?
下一篇:应急救护知识培训进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