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 让爱循环——献血知识科普
无偿献血是指为了拯救他人生命,志愿将自己的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无偿献血,是对生命的深情告白,是健康的标志,是文明的象征!

虽然很多人有献血的想法,
但由于对献血的一些顾虑,
一直没有实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献血的相关知识吧~
献血流程是怎么样的?
献血须携带身份证等有效证件,要经过填表---体检征询---初筛化验---献血---领证休息等几个流程。
一次献血多少毫升?
1.全血献血者每次可献全血400ml,或者300ml,或者200ml。
2.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每次可献10个至20个单位(约250-500毫升)。
注:上述献血量均不包括血液检测留样的血量和保养液或抗凝剂的量。
哪些人可以献血呢?
1.年龄:18周岁~55周岁;
2.体重:男≥50㎏,女≥45㎏;
3.血压、脉搏、体温正常;
4.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规定:比如患有经血液传播传染病,身体有某些疾患,或有高危行为者(纹身,多性伴侣,吸毒等)都是不能献血的。
无偿献血者享受哪些优惠待遇?
献血者及其亲属可以按照下列规定免交临床用血费用:
(一)献血者捐献全血累计达四百毫升以上的,本人终身免交临床用血费用;不足四百毫升的,自献血之日起五年内按照不超过献血量的五倍免交临床用血费用,五年后免交与献血量等量的临床用血费用;
(二)献血者的配偶、父母和子女,五年内按照不超过献血量的两倍免交临床用血费用,五年后免交与献血量等量的临床用血费用;
献血对健康有什么好处?
1.定期献血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研究表明,反复一定量的献血会使血液粘滞性下降,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积极意义。
2.经常献血可提高造血功能。
献血会对骨髓产生反馈作用,促使骨髓储备的成熟血细胞释放,促使血细胞的生成。经常按规定期限献血,可使骨髓保持旺盛的活力,促进新陈代谢。
3.经常献血可降低血脂。
经常献血,减少了体内一部分粘稠的血液,再通过正常的饮水,填充了血容量,使血液自然稀释,降低血脂,减轻了动脉硬化的隐患。
4.可预防心脏病。
科学研究证实,从不献血者比经常献血者的心脏病发病率竟要高出2倍之多。血液中过剩的铁和铜都会起到加剧血中脂肪氧化的作用,而血脂氧化恰恰是导致心脏病的重要因素,而适量献血恰恰可使血液中的含铁量大为降低。
献血后血液多久能得到补充?
血容量的补充是很快的。实际上当您离开血站时,您的机体已经开始补充了,只需几个小时,血容量就会达到正常水平,不仅没有任何不适感,还可以从事正常的工作。
为什么献血提倡从200ml向400ml转变?
1、刺激新鲜血液再生
对于献血者,一次献血200ml不足体内血液总量的5%,由于量少,并未涉及到体内的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而献血400ml,能够涉及到体内的调节系统,促使暂存于肝脾等脏器内的血液参加到血液循环中去,刺激新鲜血液再生,有利于降低血液粘稠度,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2、提高输血疗效
对于用血者,如果输血800毫升,若一袋血为200毫升,那么病人就需要接受4个献血者的血液。若一袋血为400毫升,那么该病人只需要接受2个献血者的血液。这样既可以提高输血疗效,又大大减少感染机会及输血反应。
一.献血前注意事项:
1.献血前适当休息,保证充足睡眠。
2.献血前日和当天不宜吃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如肉类、鸡蛋、牛奶、豆制品等,且不宜饮酒。应清淡饮食如馒头、稀饭等,以防止血液浑浊。
3.献血前一周内,若有感冒、发热或腹泻等不适或者服用药物等应暂缓献血。月经期间及前后三天不宜献血。
4.携带身份证等有效证件。
二、献血中注意事项:
1.采血过程中,全身放松,保持心情愉快。
2.若出现心慌、气闷、出冷汗、口干等感觉时,应告诉医务人员及时处理。
三、献血后注意事项:
1.休息10~15分钟后再离开。
2.穿刺点上的敷料应保留至少4小时,止血绑带约60分钟解除。
3.多补充水分,维持正常饮食,避免饮酒,保证充足睡眠。
4. 24小时内忌剧烈运动、高空作业和过度疲劳。
5.穿刺处可能出现青紫或肿胀,是有少量血液皮下渗出的缘故,建议24小时内局部冷敷, 24小时后热敷,一般一周左右可自行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