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今年我国的主题是“强肌健骨,防治骨松”,旨在呼吁各界共同关注肌肉减少与骨质疏松的密切关系,更好应对骨质疏松带来的危害。

今天,我们邀请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内分泌科方毅主任医师,科普骨质疏松的防治知识。
01什么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一种代谢性骨病,主要是由于骨量丢失与降低、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导致患者容易出现骨折的全身代谢性骨病。很多骨质疏松患者早期常无明显感觉,可能表现为疼痛、驼背、身高缩短、骨折等。

02骨质疏松有哪些危害?
最新统计数据,全世界每3秒就有一例骨质疏松导致骨折的患者,约50%的女性和20%的男性会在50岁之后遭遇初次骨质疏松性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可造成疼痛和重度伤残,髋部和椎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可降低患者预期寿命。
一次髋关节骨折后,10-20%的患者需长期家庭看护,5-10%的患者会发生再次骨折。20%的骨质疏松性髋关节骨折患者,在骨折后1年内死亡(大部分是因为基础疾病并发症),生存者中,只有不到50%能保持骨折前的功能水平,40%不能独立行走,60%在一年后仍然需要辅助支具,33%生活无法自理。

若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请来门诊或找您的主治医生查骨密度!
腰酸背痛、身高降低、经常腹泻、几乎每天喝酒和抽烟、发生过骨折、使用激素3个月以上、父母也有骨质疏松,女性绝经早(45岁前),男性阳瘘或缺乏性欲。
03哪些人需要做骨密度检查呢?
以下10大类人群需要进行骨密度检测:
(1)≥65 岁的女性;
(2)≥70 岁的男性;
(3)65 岁以下女性和70岁以下男性,伴有骨质疏松危险因素者;
(4)有脆性骨折的成年人;
(5)有低骨量和骨丢失相关疾病的成年人;
(6)服用与低骨量和骨丢失相关药物的成年人;
(7)接受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者;
(8)已经开始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需要进行疗效监测者;
(9)没有开始药物治疗,但发现骨丢失而可能开始治疗者;
(10)停用雌激素治疗者。

04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1)合理饮食、正确补钙: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每人每天需要摄入300克的液态奶,建议大家每天可以选择一杯牛奶(220 毫升)加一杯酸奶(100 克),一天液态奶的摄入量就可轻松达到 300 克以上了。

(2)适量运动:运动对于骨质疏松的防治有着积极的作用,这里所说的真正有效的运动是负重运动,它主要分为负重有氧训练和抗阻训练。
负重有氧训练:要在站立的体位下进行,只有这样才能让整个下肢、臀部包括脊柱的下半部分承受到应力,而这个应力会对骨骼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促进成骨细胞向骨细胞的转换,骨细胞增加就会导致骨质增加。
抗阻训练:是通过提供的阻力来增加骨骼上的负荷,刺激骨细胞。

(3)戒掉烟酒。
(4)防止摔倒:家里的重灾区是楼梯和厕所,这两个地方一定要注意。
(5)老年人尽量不要登高,如果登高,一定要有年轻人帮助。
05针对不同人群的运动建议
(1)40岁以上且未出现骨质疏松:预防骨质疏松可以选择相对高强度的有氧运动,比如慢跑、跳舞。
(2)60岁以上且已出现骨质疏松:选择相对安全的低强度有氧训练,比如快走。建议每天中午在阳光下步行20分钟~30分钟,一周进行5次到7次,同时还要兼顾抗阻训练。
(3)70岁以上且已出现骨质疏松:运动要适量,最好让患者到医院来进行评估,选择最适合的运动方式以及最安全的运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