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红十字监事会模式
提升监事会工作质效
文山市红十字会监事会聚焦监事责任,坚持“不缺位、不错位、不越位”的原则,创新工作模式,做实监事会职能,有效提升监事监督质效。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为建立健全文山市红十字会监事会工作机制,推进监事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切实完善监事机制,规范监事程序,通过事前、事中、事后打造监督闭环将监事工作具体化、清单化,实现监督更聚焦、更精准,提升监事会工作质效,研究制定《文山市红十字会监事会工作规则》,并印发执行。
二是强化全过程监督。首先,做好事前监督。驻会专职副监事长全程出席党组会、办公会等会议,列席执委会,在“三重一大”事项成立、决策环节,提前了解,及时提出意见、建议,落实风险防控机制,做好事前监督“不缺位”,为事中监督做铺垫。其次,做好日常监督。针对市红十字会内部股室提交执委会审议的日常业务工作开展了7次日常监督,提出了有针对性、操作性的意见建议5条。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及时提出意见建议,做到早发现、早处置,防患于未然,确保资金、项目实施,落实好“事中”监督。再次,做好事后监督。季度初将上季度接受捐赠的款物使用情况进行及时收集反馈,对捐赠款物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通过查看资料、实地走访、电话抽查等方式监督捐赠款物管理使用情况,检查物资发放是否发放到位、捐赠资金申请使用流程是否规范,相关资料是否收集存档。共实地走访20个受赠单位、村(社区),提出意见建议10余条,发现问题1项,督促完成整改1项;聚焦监督检查反映出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和时限,做好“事后监督”。
三是做好重点监督。监事会聚焦重点项目建设、重大资金使用、重要培训活动和社会高度关注、可能面临重大风险等问题,围绕“5.8人道日”“99公益日”“博爱文山行”“人道暖文山”“博爱进万家”等工作,开展“清单式”监督工作,对资金、物资的使用、发放、接收过程进行监督,对资金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确保项目高效实施,为事中监督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