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小知识
在面对意外伤害时
掌握尽可能多的急救知识
才能够自救或救助他人
请认真学习以下应急救护知识
尊重和爱护每一个生命!
什么是急救
什么是急救呢?急救即紧急救治,是指当有任何意外或急病发生时,施救者在医护人员到达前,按医学护理的原则,利用现场适用物资临时及适当地为伤病者进行的初步救援及护理,然后从速送往医院。那么,当意外发生在身边时,我们应当如何第一时间有效地做好初步救护呢?
低血糖急救知识
低血糖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低血糖综合症,发病时可以有心慌、心悸、饥饿、软弱、手足颤抖、皮肤苍白、出汗、心率增加、血压轻度升高等症状。
急救可以这样做:
如果只是轻度低血糖,患者神志清醒,可以吃几粒糖果、几块饼干,或喝半杯糖水,可以达到迅速纠正低血糖的效果,一般十几分钟后低血糖症状就会消失。
如果使用以上方法仍没有效果,或是病人出现神智不清症状,则应立即送医院急救。
创伤、突发急症急救知识
创伤发生后的1个小时之内,由于血气胸、肝脾破裂、骨盆及骨折等多发伤,很容易造成伤者的大出血及死亡。如抢救及时得当,大部分病人可免于死亡。
急救这样做:
千万注意,在遇到创伤、突发急症的伤者时,在缺乏医学常识的情况下,不要盲目搬动病人,这样很有可能导致病人骨折错位,甚至伤及血管神经。
及时拨打120,在等待医护人员到来的过程中,尽自己所能为病人遮风挡雨,保温抗冻,避免其因外界环境症状加重,才是普通人能给予的最好帮助。
急性胸痛急救知识
胸痛不是小事,一定要及时就医。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等,急救黄金时间只有90分钟。
急救这样做:
先拨120,不要乱服药!因为你不知道你的胸痛是哪一种,在不明确病情之前,最好不要乱用药。
04 溺水急救知识
救助溺水者,分秒必争。淹溺的进程很快,若抢救不及时一般4~6分钟即可呼吸心跳停止死亡。淹溺者溺水6~9分钟死亡率达到65%,超过25分钟,则达100%死亡。
但是,若在1~2分钟内得到正确救护,挽救成功率可以达到100%。
急救这样做:
①迅速清除溺水者口、鼻中的污物。
②解开领口,使其平卧,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再给予2次人工呼吸。
③将溺水者头部歪向一侧,进行心肺复苏按压,在按压的同时,溺水者胃部的积水也会自然流出。
烧伤、烫伤急救知识
烧伤、烫伤造成的伤害80%以上都是余热造成的,所以急救的关键就是减少余热的损害。
急救这样做:
冲:以流动的自来水冲洗或浸泡在冷水中,直到冷却局部并减轻疼痛或者用冷毛巾敷在伤处至少10分钟。不可把冰块直接放在伤口上,以免使皮肤组织受伤。如果现场没有水,可用其他任何凉的无害的液体,如牛奶或罐装的饮料。
脱:在穿着衣服被热水、热汤烫伤时,千万不要脱下衣服,而是先直接用冷水浇在衣服上降温。充分泡湿伤口后小心除去衣物,如衣服和皮肤粘在一起时,切勿撕拉,只能将未粘着部分剪去,粘着的部分留在皮肤上以后处理,再用清洁纱布覆盖伤面,以防污染。有水泡时千万不要弄破。
触电急救知识
急救这样做:
当发现有人触电时,尽快找到电闸,切断电源是当务之急。如果暂时找不到电源,可就近找一样绝缘的东西,如木棍或塑料管子,挑开触电者与电源的接触,然后检查触电者的反应。
如果发现其已经没有了心跳和呼吸,应立即就地对其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同时让别人拨打120。
常见的急救知识(图文版)
现场救护原则和伤病员初步检查
现场应急救护是挽救伤病员生命的第一道屏障。遇到紧急情况不慌张,遵循一定的救护原则,懂得急救的基本步骤,对于有序开展自救互救是至关重要的。
现场应急救护原则
1. 保证安全
在突发事件中对伤病员进行现场救护时要保持镇定,在进入现场进行救护前,首先要冷静判断现场的情况,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实施救护。
2. 防止感染
实施应急救护前,应做好个人及伤病员的防护,预防感染。
3. 先救命,后治伤
迅速判断伤病员情况,分清轻重缓急,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情况,如止住大出血、保持气道通畅等。
4. 及时呼救
立即拨打120、110等紧急电话进行求救,并尽量争取周围人的帮助。
5. 心理支持
在取得伤病员同意的情况下施救,在施救的同时要安慰伤病员,尽量减轻伤病员的痛苦。
现场对伤病员进行初步检查
1. 评估环境
在任何事故现场,首先要判断环境是否安全,只有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可以施救。
2. 检查反应
用双手轻拍伤病员双肩,并在其两侧耳旁大声呼唤,观察伤病员是否有反应。
3. 检查气道
对没有反应的伤病员,要保持其气道通畅,可用仰头举颏法打开气道。
4. 检查呼吸
在判断伤病员无意识的情况下,保持其呼吸道通畅,采用听有无呼吸声,看胸、腹部有无起伏,感觉有无呼出气流拂面,即“听、看、感觉”的方法,判断伤病员是否有呼吸或异常呼吸,检查时间约10秒。
5. 检查循环
如发现伤病员无意识、无呼吸(或叹息样呼吸),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如有呼吸,应继续检查伤病情况,注意有无外伤及出血,采取相应救护措施。
6. 检查清醒程度
在救护的过程中,要随时检查伤病员的清醒程度,判断病情是否发生变化。
7. 详细检查伤情
在伤病员情况较平稳,现场环境许可的情况下,应充分暴露伤病员受伤部位,以便进一步检查和处理。检查包括头部、颈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骨盆、脊柱等,同时询问伤病员发生伤病的经过和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