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活动 >> 应急救护 >> 正文
【急救知识科普】“生命的拥抱”——海姆立克急救法
来源:联勤保障部队第966医院  作者:  编辑: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日期:2024-12-10  点击率:7  [关闭]
摘要:

引题:

关键字:

【急救知识科普】“生命的拥抱”——海姆立克急救法

海姆立克急救法是应对气道异物梗阻(如吃饭呛咳、误吸小物件等导致呼吸困难)的核心急救技术,能快速排出异物,避免窒息死亡,普通人也能轻松掌握。

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

海姆立克急救法是通过快速冲击腹部产生向上的压力,推动膈肌上升,使肺部残留空气形成气流冲出异物,从而解除气道阻塞。

 

已关注

关注

重播 分享

关闭

观看更多

更多

退出全屏

切换到竖屏全屏退出全屏

联勤保障部队第966医院已关注

分享视频

操作步骤

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核心是“快速、精准冲击腹部”,记住关键步骤,关键时刻能挽救生命!

一、先判断:是否需要海姆立克

出现以下“窒息典型信号”,需立即施救:

- 无法说话、无法咳嗽(或咳嗽微弱);

- 双手不由自主按住喉咙(“窒息手势”);

- 面色发紫、呼吸困难,甚至意识逐渐模糊。

二、分场景施救:不同人群操作不同

1. 清醒的成人/1岁以上儿童(最常见场景)

采用“腹部冲击法”,步骤如下:

1)站位环抱: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后,双腿分开呈弓步,让患者双脚分开站稳,身体略微前倾(方便异物排出)。

2)定位手势:施救者双手臂环抱患者腰部,用“石头、剪刀、布”的口诀,首先找到肚脐的位置,食指与中指并拢放在肚脐的上方,另一手握拳,将拳眼向内放在两指上方,然后撤出两指,将五指并拢抓住握拳手。

3)冲击动作:快速用力向患者上腹部挤压(类似“向上、向内”冲击),力度以能排出异物为宜,每次冲击后放松,重复直到异物排出。

2.自己窒息(无人协助时)

如果成人遇到气道被异物阻塞、旁边无人相救的情况,必须立即于两三分钟内、意识尚清醒时进行自救,采用“自救法”:

- 取立位姿势,一手握拳,拳眼对准自己肚脐与剑突之间的腹部,另一手抓住握拳手,快速用力向内、向上冲击腹部;

- 也可将上腹正中靠在椅背顶端、床档、桌角等坚硬物体上,连续向内、向上冲击,直到异物排出。

3. 1岁以下婴儿(避免腹部损伤,用“拍背压胸法”)

1)俯趴姿势:施救者坐在椅子上,将婴儿面朝下放在手臂上,手臂贴着婴儿前胸,手托住婴儿下颌(避免头部下垂),让婴儿头部低于躯干。

2)拍背排异:用另一只手的掌根,在婴儿两肩胛骨之间快速拍打5次(力度适中,避免用力过猛)。

3)翻身压胸:若异物未排出,将婴儿翻过来(面朝上),放在手臂或大腿上,头部仍低于躯干,用两指(食指、中指)在婴儿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按压5次(深度约1.5-2.5厘米),交替拍背和压胸,直到异物排出。

关键提醒:这些误区要避开

- 误区1:异物卡喉后让患者“喝水冲”“拍后背”(非婴儿场景下,盲目拍背可能让异物卡得更深);

- 误区2:冲击时用力过猛(尤其对儿童、老人,可能导致肋骨骨折、内脏损伤,力度以“能排出异物”为度);

- 误区3:忘记呼叫急救(无论异物是否排出,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血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检查)。

并发症及注意事项

海姆立克急救法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也可能带来一定的危害,尤其对老年人,因其胸腹部组织的弹性及顺应性差,故容易导致损伤的发生,如腹部或胸腔内脏的破裂、撕裂及出血、肋骨骨折等,故发生呼吸道堵塞时,如果患者气道没有被完全阻塞,气体交换良好,应鼓励患者用力咳嗽。如患者呼吸微弱,咳嗽无力或气道完全梗阻,则应立刻使用此手法。在使用这种方法成功抢救患者后,急救者应检查患者有无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
编辑: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你一定要知道的【急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