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急救护知识大全
当恐怖袭击发生时
冷静应对与科学救助
能最大限度降低伤害
并为专业救援赢得黄金时间
今天分享实用易学的应急救护知识
让你在紧急关头多一份从容

外伤急救
01止血

止血的目的是降低血流速度,防止血液大量流失,导致休克昏迷。具体方法:
(1)先将伤者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检查伤势,判断出血性质,观察是动脉出血、静脉出血, 还是毛细血管出血;
(2)可直接用手指压在出血口上或出血的供血动脉上进行止血;
(3)对四肢受伤出血的,使用腰带、领带、证件带、粗布条、丝巾,也可将自己衣服撕成条状代替,在大臂1/3处和大腿中间进行绑扎止血。
02包扎

发现有人受伤时,快速、准确地用绷带、三角巾或者现场可以利用的其他材料包扎,是外伤救护的重要环节。

环形包扎法:用于腕部、踝部、颈部等身体粗细相等部位伤口的包扎。
(1)伤口用敷料覆盖并固定;
(2)绷带一端稍斜放于敷料处环绕一圈,第二圈将第一圈斜出一角压入环形圈内;
(3)绷带每圈盖住前一圈;
(4)包扎完成后固定绷带末端。

螺旋包扎法:用于肢体上、下粗细相等,伤口较大、较长部位的包扎,如上臂、躯干等。
(1)伤口用敷料覆盖并固定;
(2)在伤口远心端环形包扎两圈绷带固定起始端;
(3)从第三圈开始,绷带每环绕一圈压住前一圈的1/2或1/3;
(4)包扎完成后固定绷带末端。

“8”字包扎法:用于手掌、手背、足部、踝部、肘关节和膝关节等部位的包扎。
(1)伤口用敷料覆盖并固定;
(2)在腕部环形包扎绷带两圈,固定起始端;
(3)第三圈绷带斜行包扎,经过手背至手指,在手指处环形包扎一圈,露出小手指的末端;
(4)将绷带自环形圈一侧的最远端斜向腕关节,绕腕关节至手指环形圈对侧的最远端,如此在手背与腕关节之间做“8”字形包扎;
(5)腕关节环形包扎两圈,固定绷带末端。
特别提醒:
• 如果现场没有绷带,可以用干净的领带、围巾、布条等替代。
• 不同的受伤部位、不同的伤口,采用不同的包扎方法。
03固定

对骨折、关节受伤的进行固定,目的是避免骨折端对人体造成新的伤害,同时可减轻疼痛并便于搬运抢救。具体方法:
(1)开放性伤口先包扎伤口再固定,不要送回刺出的骨折端;
(2)垫高或抬高受伤部分,以减慢流血及减少肿胀;
(3)对脊柱或怀疑有脊柱损伤的不要移动;
(4)固定时必须将骨折端上下两个关节一起固定,如小腿骨折应将踝、膝两个关节固定。
04搬运

一、徒手搬运:
适用于伤势较轻和转运路程较近的伤员。
(一)单人徒手搬运
1. 单人扶持法:对伤情较轻能站立行走的伤员。救护者位于伤员一侧,使伤员靠近其臂揽着肩部。救护者用外侧的手牵着伤员的手腕,另一手伸过伤员背部扶持其腰部行走。

2. 单人抱持法:救护者一手托伤员背部,另一手托其大腿,将其抱起。让伤员一手抱着救护者颈部,有利于抱持。对卧地的伤员,救护者一膝跪地一手将其背部托起,另一手从其两腋窝伸过将伤员抱起。

3. 单人背负法:患者伏于救护者背上,救护者双手托住患者臀部或大腿。注意下肢骨折和胸部损伤的伤员不能使用此种搬运方式。

4. 拖拉法:当一人无法背负或抱持时采用。救护者可以从后面抱住伤员将其拖出,也可用大毛巾将伤员包好,然后拉住毛巾的一角将伤员拉走。
(二)双人徒手搬运
1. 椅托法:各伸出一只手放于伤员大腿之下并相互握紧,另一只手彼此交替搭在对方肩上,起支持伤员背部的作用。

2. 双人拉车法:一个人站在伤员头部两手伸于其腋下,将其抱入怀中;另一人站在伤员的两腿之间,抱住其双腿,两人步调一致将伤员抬起运走。

(三)三人和多人搬运
三人并排,一人托住肩胛部,另一人托住臀部和腰部,第三人托住两下肢,三人同时把伤员轻轻抬起。多人时可由专人负责固定伤员头部,其余人分两侧并排协同搬运。

二、担架搬运:
在用担架搬运时,必须将伤员固定在担架上,防止搬运途中滑落。一般情况下,伤员的头要略高于脚,休克的伤员应该是脚略高于头。行进时,要让伤员的头朝后,以便后面的救护者观察伤员的情况。救护者抬担架时要注意步调一致,上下台阶时要保持担架的平稳。用汽车运送伤病员时,伤员和担架都要与汽车进行固定,防止汽车在启动刹车时加重伤员的损伤。最后,在护送途中,救护者应该密切地观察伤员的神智、呼吸以及脉搏,还有出血等伤病的变化,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应该立即进行处理。

单人徒手搬运:
多人徒手搬运:
担架搬运:
烧伤急救

(1)用大量洁净的水清洗伤口,除非伤口烧黑、变白或太深;
(2)不要直接用冰敷在伤口上;
(3)不要刺破水泡;
(4)轻轻除下戒指、手表、皮带或者紧身衣服;
(5)用干净、无黏性的布盖住伤口。
休克急救

(1)避免伤者过冷或过热,利用毛毯或大衣保暖;
(2)若无骨折,伤者双脚抬高30厘米左右;
(3)不要给伤者饮水或者喂食;
(4)留意伤者的清醒程度;
(5)向救护人员报告。
呼吸受阻的急救

如果胸部受伤出现呼吸障碍,维护胸腔压力与外界大气压的压力差,是保障呼吸能够顺畅的关键。具体方法:
(1)可使用身份证或其他非吸水性卡片贴住身体压住伤口;
(2)也可以使用保鲜膜类的薄膜,撕下约20×20cm大小,贴住伤口,用胶带固定住上、左、右三个边,留出下方,以便让伤口留出的血水排出;
(3)还可以张开手掌紧贴身体压住伤口。
腹部受伤的急救

(1)止血,如果是闭合性伤口,应及时压住伤口,进行止血;
(2)保鲜,如果是开放性伤口,小肠外露时,应用水打湿上衣,包住小肠,不使其外露于空气中,避免加重感染,导致失水干燥坏死。千万不要把被污染的内脏回填腹腔,这样会使内脏在腹腔内相互感染, 产生粘连,加速内脏坏死;
(3)等待救援,受伤后尽量不移动,采取平躺姿势等待救援。
心肺复苏

(1)一拍、二按、三呼救。抢救者将伤员仰卧,立即拍打其双肩并呼叫,也可以同时压人中穴并呼叫。如没有反应, 判定此人神志丧失。
(2)心脏按压。一旦发现伤者心脏停跳,就需要按照“心脏按压 30 次—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2 次"的步骤反复操作进行心肺复苏,按压具体方法如下:
a. 部位:暴露按压部位,在胸骨中、下 1/3 交界处(成年男性可快速定位于两乳头连线中点的胸骨处);
b. 姿势:先让伤者仰卧,背部垫上一块硬木板,或者将伤者连同床褥移动到地上,救助者跪在伤者身旁,双手叠加,十指相扣,以下方一手掌根部接触按压部位,双臂位于患者胸骨的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以髋关节为支点, 身体重量垂直下压,压力均匀,不可冲击式按压,抬起时手掌根不能离开按压位置;按压时观察伤者面部反应;
c. 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时不可用力过大或部位不当,以免引起肋骨骨折。心脏按压如不能有效进行气体交换,则要同时配合人工呼吸;
d. 按压深度5cm以上,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弹回,保证按压抬起时间基本相等。
(3)开放气道。观察伤者嘴和咽喉中是否有异物,并设法排除,抬下颏使呼吸道畅通无阻。
(4)人工呼吸。常用的人工呼吸方法主要有口对口人工呼吸、口对鼻人工呼吸、仰卧压胸法或俯卧压胸法人工呼吸等。其中,以口对口人工呼吸最有效。
口诀是:头部后仰向后推,紧托下颏向上提。深吸口气嘴对嘴,有时需要嘴对鼻。注意捏鼻把气吹,每分钟16~18 次。
心脏按压与人工通气比率: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