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器官?
医学意义上的器官指由多种组织构成的能行使一(特)定功能的结构单位。
法律意义上的器官是指:《人体器官移植条例》规定器官是指人体具有特定功能的心脏、肺脏、肝脏、肾脏或者胰腺等器官的全部或者部分。
二、什么是器官捐献?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是当一个人死亡后,将其功能良好的器官或组织以自愿、无偿的方式捐献给国家人体器官捐献管理机构,用于救治因器官衰竭而需器官移植的患者,使其能够延续生命,并改善其生活质量。
三、器官捐献有何意义?
目前我国器官供需矛盾突出,开展器官捐献是挽救生命的崇高行为,亟待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器官捐献是一项利国利民、功德无量的崇高事业,对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树立和谐社会,以及树立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我国坚持的人体器官捐献的原则是什么?
无偿、自愿。
五、我国公民如何实现人体器官捐献?
(一)必须是公民逝世后才可以进行人体器官捐献。
(二)公民生前表示死后愿意捐献其器官,或者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献其人体器官,公民死亡后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以书面形式共同表示同意捐献其人体器官。
(三)器官捐献必须在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的见证下进行。
(四)经医学评估,器官可以供移植使用。
六、我国的人体器官捐献管理机构有哪些?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工作委员会是全国最高的人体器官捐献管理部门。2010年8月,经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卫生部)联合向中央机构编制办申请,2012年7月中编办正式批复成立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各省设立省级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或人体器官捐献办公室。
七、我国人体器官捐献工作从什么时候开始?
2010年3月,我国开始在天津、辽宁、上海、江苏等地试点公民逝世后人体器官捐献工作,经过三年的试点,2013年3月正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开。
人体哪些部分可以捐献?
答:当生命离去时,经评估功能良好的肝脏、肾脏、心脏、肺脏、胰腺、小肠等器官可以捐献。此外,眼角膜、皮肤、骨骼、血管、神经等组织可以捐献,遗体也可以捐献。
人体捐献可用于哪些方面?
答:捐献的器官用于挽救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命,捐献的眼角膜用于救治角膜病失明患者,捐献的组织经加工后用于治疗相关疾病的患者,捐献的遗体用于医学教学和科学研究。
人体捐献有年龄限制吗?
答:由于器官本身的衰老,器官捐献一般不超过65岁,遗体、角膜、组织捐献没有绝对的年龄限制。
如何表达捐献意愿?
答: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8岁以上),愿意在逝世后无偿捐献器官、遗体、角膜、组织用于临床治疗、医学教学和科学研究,可以通过网络或书面途径进行志愿登记,表达捐献意愿。
志愿登记方式有哪些?
1.通过“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微信公众号进行登记。
2.通过“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网站进行登记(www.codac.org.cn)。
3.赴当地红十字会器官捐献管理机构或登记站进行书面登记。
4.通过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授权单位或组织进行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