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来自义乌市的“90后”药剂师陈哲在金华市某造血干细胞采集医院成功捐献216毫升细胞混悬液,成为浙江省第125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陈哲是土生土长的义乌市大陈人,在义乌市妇幼保健院药剂科的窗口已默默耕耘多年。在同事和领导眼中,他是一位“特别有耐心、责任心”的人。“对待病人,他总是轻声细语,特别是遇到特殊病人,交代用药尤其仔细,生怕有一点疏漏。”药剂科主任江鸿这样描述他平日的工作状态。这份对生命的敬畏与细致,仿佛也为他日后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决定埋下了伏笔。
陈哲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缘分,始于多年前的一次善念。2018年,他首次参与献血;2019年,受白血病儿童照片触动,他主动登记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成为千万“生命种子”的守护者之一。今年6月,当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电话告知他与一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时,他的答复坚定而恳切:“只要身体允许,我非常愿意!”这份毫不犹豫的承诺,让患者家庭在绝望中看到了曙光。
然而捐献之路并非一帆风顺。7月中旬的体检显示,陈哲的肝功能指标轻微偏高。为了顺利捐献,他立即制定并严格执行“健康改造计划”——戒掉喜爱的奶茶、坚持清淡饮食、规律作息并加强锻炼。这份为救人而坚守的自律,让我们看到了一名医护人员对生命的敬畏与担当。他说,既然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就不会后悔,也希望能以身作则,消除公众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误解。
采集完成后,陈哲说:“作为医务人员,救死扶伤是刻在骨子里的。”这句话,正是他医者仁心的最佳写照。
现场,义乌市红十字志愿者队队长程青梅读了一封来自患者的信件:“您的善意和勇气,不仅给了我新的生命,更为我们全家带来了无尽的安慰和力量。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愿意为我付出如此之多,我心中充满深深的感恩。我应当向您学习,并向您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陈哲的善举并非孤军奋战。他的母亲和身为军人的弟弟全程坚定地支持着他。义乌市妇幼保健院也将这份大爱视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以此为契机,鼓励更多医务人员了解并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行列。在陈哲的影响下,医院员工纷纷挽起袖子加入爱心之旅,在9月7日开展的献血活动中,报名人数较往年增加了一倍。
从药剂窗口的细致服务,到跨越六年义无反顾的生命馈赠,陈哲用行动诠释了何谓“医者仁心”。在第十个中华慈善日,他的热血汇入了“汇聚向善力量”的洪流,为一个陌生人点亮生命的希望之光。
来源:浙江红十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