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甸红十字会赴先锋镇开展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培训
摘要:
引题:
关键字:
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干部职工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自救互救能力,近日,县红十字会组织专业讲师团队赴先锋镇,开展了一场针对性强、实用性高的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培训。来自镇各站办所、各村村委会、镇消防专职队伍、应急管理岗及地质灾害点监测等岗位的130余名干部职工参加了此次培训。

此次培训紧扣基层工作实际需求,聚焦心脏骤停、意外伤害、地质灾害等常见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内容涵盖应急救护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两大板块。理论讲解环节,讲师结合典型案例,系统阐述了应急救护的基本原则、“黄金救援时间”的重要性,以及不同场景下突发事件的初步判断与处置流程,帮助学员建立“先判断、后施救”的科学救护理念。
实操技能培训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在创伤包扎环节,讲师详细演示了头部、手臂、腿部等不同部位创伤的止血方法和包扎技巧,强调“快速、有效、不加重伤情”的操作要点。学员们分组练习,互相充当“伤员”进行实操,讲师逐一纠正动作细节,确保每个人都能掌握正确的包扎手法。

心肺复苏(CPR)与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是培训的核心内容。讲师通过模拟人体模型,分步演示了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的标准动作,以及AED的开机、电极片粘贴、除颤操作等关键步骤。“按压深度要达到5-6厘米,频率保持在每分钟100-120次”“AED提示放电时,必须确保无人接触患者”——讲师一边示范,一边强调操作规范。学员们轮流上前实操,在讲师的指导下反复练习按压力度、呼吸节奏与AED配合流程,直到动作标准、熟练。

此外,针对基层可能遇到的伤员转运场景,培训还专门设置了伤员搬运技巧教学。讲师演示了单人搬运、双人徒手搬运等适合不同伤情的搬运方法,强调搬运过程中保护伤者脊柱、避免二次伤害的注意事项,让学员们掌握“安全转运”的实用技能。
培训过程中,学员们态度认真,积极参与互动,围绕日常工作中遇到的救护疑问与讲师深入交流。镇应急管理岗工作人员表示:“平时处理突发事件时,总担心操作不当耽误救援,这次培训让我们心里有了底,尤其是心肺复苏和AED的使用,学会了就能在关键时刻救命。”地质灾害点监测员也认为,创伤包扎和伤员搬运技巧对灾后救援非常实用,能更好地保障群众和自身安全。

此次培训通过“理论+实操”的模式,使先锋镇基层干部职工系统掌握了应急救护的核心技能,有效提升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县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聚焦基层需求,扩大应急救护知识普及覆盖面,让更多群众和一线工作者掌握“救命技能”,为构建平安乡镇、筑牢基层安全防线贡献力量。

此次培训紧扣基层工作实际需求,聚焦心脏骤停、意外伤害、地质灾害等常见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内容涵盖应急救护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两大板块。理论讲解环节,讲师结合典型案例,系统阐述了应急救护的基本原则、“黄金救援时间”的重要性,以及不同场景下突发事件的初步判断与处置流程,帮助学员建立“先判断、后施救”的科学救护理念。
实操技能培训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在创伤包扎环节,讲师详细演示了头部、手臂、腿部等不同部位创伤的止血方法和包扎技巧,强调“快速、有效、不加重伤情”的操作要点。学员们分组练习,互相充当“伤员”进行实操,讲师逐一纠正动作细节,确保每个人都能掌握正确的包扎手法。

心肺复苏(CPR)与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是培训的核心内容。讲师通过模拟人体模型,分步演示了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的标准动作,以及AED的开机、电极片粘贴、除颤操作等关键步骤。“按压深度要达到5-6厘米,频率保持在每分钟100-120次”“AED提示放电时,必须确保无人接触患者”——讲师一边示范,一边强调操作规范。学员们轮流上前实操,在讲师的指导下反复练习按压力度、呼吸节奏与AED配合流程,直到动作标准、熟练。

此外,针对基层可能遇到的伤员转运场景,培训还专门设置了伤员搬运技巧教学。讲师演示了单人搬运、双人徒手搬运等适合不同伤情的搬运方法,强调搬运过程中保护伤者脊柱、避免二次伤害的注意事项,让学员们掌握“安全转运”的实用技能。
培训过程中,学员们态度认真,积极参与互动,围绕日常工作中遇到的救护疑问与讲师深入交流。镇应急管理岗工作人员表示:“平时处理突发事件时,总担心操作不当耽误救援,这次培训让我们心里有了底,尤其是心肺复苏和AED的使用,学会了就能在关键时刻救命。”地质灾害点监测员也认为,创伤包扎和伤员搬运技巧对灾后救援非常实用,能更好地保障群众和自身安全。

此次培训通过“理论+实操”的模式,使先锋镇基层干部职工系统掌握了应急救护的核心技能,有效提升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县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聚焦基层需求,扩大应急救护知识普及覆盖面,让更多群众和一线工作者掌握“救命技能”,为构建平安乡镇、筑牢基层安全防线贡献力量。
作者:
编辑: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