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活动 >> 应急救护 >> 正文
信息约稿:腾冲市红十字会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情况,存在的困难问题
来源:  作者:唐德清  编辑:腾冲市  日期:2025-07-01  点击率:5  [关闭]
摘要:

引题:

关键字: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各类突发状况时有发生,应急救护能力成为保障公众生命安全的重要防线。腾冲市红十字会积极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要求,大力推进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在提升民众自救互救能力方面做出诸多努力,但也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应急救护培训开展情况

在普及宣传和救护员培训方面,腾冲市红十字会结合健康县城工作,大力推动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积极开展应急救护培训“五进”活动2023年,累计开展应急救护培训42期,宣传普及达21956人次,其中初级救护员培训人数13462024年,举办应急救护培训49期培训,宣传普及达16113人次,新增持证救护员54120251-4月开展应急救护培训11期,宣传普及1743人次,其中新增持证救护员103

在师资培养方面,腾冲市红十字会积极作为,主动向上争取师资培训名额。2023新增救护师82024新增救护师92025年新增救护师5名,截止目前,全市共有师资33名,涵盖市级、乡镇(街道)、学校红十字工作者以及红十字志愿者。不过,受人员岗位变动影响,部分乡镇(街道)红十字会师资实际定期履职人数有限,腾越、西源等8个乡镇(街道)红十字会目前仍缺少师资,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培训工作的全面开展。

在体系建设方面,腾冲市红十字会依托乡镇(街道)、学校红十字会等基层组织,大力推进救护站建设。年内,将在33个市乡两级政务服务中心、车站、机场和腾冲市政府等人员密集场所和25所中学建成救护站58个。依托红十字救护站,统筹红十字志愿者队伍及各级师资力量开展应急救护培训不少于40场次1.5万人次,新增持证救护员800以上,计划每个乡镇至少开展一次应急救护培训,逐步完善应急救护软硬件体系,打响腾冲“救在身边”品牌,提升应急救护服务的可及性。

在创新融合方面,腾冲市红十字会创新推出“生命健康・救在身边”应急救护培训志愿服务项目,将理论宣讲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该项目荣获腾冲市首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二等奖和保山市首届项目大赛“入围奖”。2024年起,还积极开展应急救护培训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活动,定期开展26期普及宣传培训。同时,促成云南省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国际认证救护员)培训班在腾冲开班,为缅籍人员及涉外服务人员开展培训,开创了云南省相关培训的先河,完成60余人的救护员培训工作,拓展了应急救护培训的领域。

二、应急救护培训存在的困难问题

(一)对应急救护培训认识不够对应急救护培训认识不足,是制约腾冲市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绝大多数群众对什么是应急救护培训知之甚少,普遍存在一种错误认知,即认为“救护”完全是医院和医生的职责范畴,与自己毫无关联。机关企事业单位同样存在对应急救护培训意义认识不足的问题。从报名参加救护员培训的人员构成来看,机关企事业单位员工大多是因为工作要求持证上岗才前来参加培训,并非出于自身对急救技能的重视和主动学习的意愿。这种被动的态度不仅影响培训效果,也使得应急救护培训难以在机关企事业单位中真正发挥提升员工应急能力、保障安全生产的作用。

)培训模式难以满足发展需求现行救护员资质有效期为3年,但实际情况是,学员在一两年内若未持续接触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就很容易生疏。对2023年初级救护员培训的432名学员回访发现,约60%的学员表示,培训后的一年里由于缺乏实践和复习,对应急救护技能的操作熟练度明显下降。例如在心肺复苏操作上,很多学员遗忘了正确的按压频率和深度,在模拟考核中难以规范完成操作。同时,现有的培训模式在应对大规模学员时存在局限。随着应急救护知识普及需求的增长,培训人数不断攀升,传统的集中授课、小班教学模式难以满足规模化培训的要求。

)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存在偏差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足,未能充分考虑不同行业、人群的实际需求。受时间、师资水平等因素影响,在针对学校的培训中,依旧以通用急救知识为主,没有围绕校园常见意外事故,如运动损伤、学生突发疾病等进行重点讲解与演练。这导致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不知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应对。此外,培训教材和方式更新滞后,缺乏创新。部分培训教材中的案例和数据陈旧,无法反映急救领域的新趋势和新问题。培训方式多以理论讲解和简单演示为主,互动性和体验性不足,难以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培训效果评估体系尚不完善目前,腾冲市应急救护培训缺乏科学有效的效果评估体系。培训结束后,往往仅通过简单的理论考试检验学员学习成果,无法全面评估学员对应急救护技能的实际掌握和应用能力。例如,芒棒镇2025应急救护培训中,理论考试结果显示大部分学员达到合格标准,但在后续的实际实操中,许多学员手忙脚乱,无法准确、迅速地进行急救处理。而且,由于缺乏长期跟踪评估机制,难以了解学员培训后的实际应用和技能保持情况,无法根据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培训内容与方式,使得培训工作存在一定盲目性,不利于培训质量的持续提升。

)缺乏地方政府配套政策支持一是缺乏强制约束。一些发达地区对自救互救非常重视,拥有急救证书已成为某些职业的上岗门槛,并且很多单位将急救培训作为单位对员工实行劳动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纳入新员工培训范围,每年输送一定比例的员工接受培训。但在腾冲,缺乏相关法规或规定,也没有采取对相关行业取得《红十字救护员证》纳入上岗资质审查,因而主动上门要求参加应急救护培训的少之又少。二是缺少资金投入。在应急救护培训资金投入方面的政策规定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救护培训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关于加强应急救护培训的意见建议

(一)扩大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一是加大宣传力度。红十字会自身要加大对救护培训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利用网站、宣传窗口、微信平台加大宣传,适当增加宣传投入,扩大宣传范围。二是多渠道争取支持。扩大公益宣传面,在电视台、报纸等媒体上开辟栏目,定期播放或刊登红十字应急救护内容,扩大宣传面和影响力,让公众充分了解普及现场应急救护知识、技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步形成全社会正确认识应急救护培训和主动参与的意识。

)创新培训模式,提升培训成效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混合式培训模式。线上借助网络平台,开发丰富的应急救护培训课程资源,学员可随时自主学习,通过观看教学视频、使用模拟操作软件等巩固理论知识和技能。线下则采用小班化、情景式教学,依据不同行业和人群特点,设置火灾现场、交通事故现场等针对性模拟场景,让学员在真实场景中实践操作,提升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此外,为解决技能巩固问题,建立定期复训机制。在救护员资质有效期内,要求学员定期参加复训课程,通过复习和强化训练,确保技能熟练掌握。积极向上争取应急救护培训师培训名额,扩大基层红十字工作者和红十字志愿者中持证师资比例,为开展普及培训储备力量。

)优化培训内容,增强实用价值深入开展调研,精准把握不同行业、人群的实际需求,据此定制培训内容。针对学校,增加校园常见意外事故处理、学生心理健康急救等内容;针对企业,结合行业特点,重点培训工伤事故、职业疾病突发状况的急救技能;针对社区,强化家庭急救知识、老年人常见疾病急救等方面的培训。在培训方式上,增加互动环节和实践操作比重,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多样化方式,提高学员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完善评估体系,保障培训质量建立多元化培训效果评估体系,除理论考试外,增加技能操作考核、模拟演练考核、实践应用考核等环节。技能操作考核在专业模拟实验室进行,由专业师资现场评估;模拟演练考核设置复杂应急场景,全面检验学员综合应急能力;实践应用考核通过跟踪学员在实际生活中的急救应用情况,了解其对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建立培训效果反馈机制,定期对学员、用人单位、社区等进行回访,收集反馈意见,根据反馈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方式。

加强政策配套,提高资金支持进入新时代,健康运动方兴未艾政府将救护培训工作纳入民生工程和素质教育的范畴,让更多人具备这项基本技能,改变目前这种要我培训的局面,逐步形成我要培训的氛围。一是出台配套规定。可考虑先出台地方配套规定,对救护培训工作做出规范,对相关高危行业,明确硬性规定,形成规范的制度规定。二是强化资金支持。政府出资购买公益服务建设应急救护培训中心或基地,并负责应急救护培训中心等公益设施运转所需费用。三是健全应急救护工作长效机制。把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纳入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建立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长效机制,争取组织部门、教育部门支持,将应急救护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课程的必修课、急救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尽快落实落地。

  唐德清

作者:唐德清
编辑:腾冲市
上一篇:【文明实践】腾冲市举行2024年11.9全国消防日系列活动之“传递文明·呵护生命”应急救援培训
下一篇:腾冲市红十字会召开红十字救护站建设现场观摩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