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活动 >> 人道救助 >> 正文
“老大姐”的驻村初体验改造民族小广场  解决群众挂心事
记:姚洁珍 县红十字会派驻云林社区驻村工作队员
来源:嵩明先锋公众号  作者:  编辑:嵩明县  日期:2025-08-27  点击率:12  [关闭]
摘要:

引题:

关键字:

2025年夏末,我作为县红十字会派驻云林社区的新队员,初到青山环抱的移民新村,彝族彩绘墙上的歌舞图案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更让我触动的是社区居民眼中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这份期待,正与一个看似微小却关乎群众生活的“民族小广场”紧紧相连。

初识云林,从“院坝协商”到未竟的心愿

初到社区,党总支书记便和驻村队一起查看了位于小学周围的民族小广场改造项目。书记告诉我,这里是群众目光的焦点——2025年4月,社区通过“院坝协商”收集到11条居民建议,居民一致提出云林社区文化阵地(社区小广场)亟待提升,从灯光照明到宣传栏布局再到广场上的彝纹图案设计,都凝聚着群众的期盼。初见小广场,枯黄的树枝、零星摆放的座椅,散落在地的建材,与不远处宽敞明亮的校舍形成鲜明对比。一位彝族阿妈拉着我说:“小姚,我们真想有个跳“跌脚舞”、娃娃玩耍的地方啊!”

牵线搭桥,当红十字会遇上“杨林实业”

我带着社区群众的期盼,多方寻求破解之法。通过了解,发现嵩明县通过“院坝协商”为群众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在云林社区就有“社企共建”的传统,比如早期的社区为周边企业提供垃圾清运服务,企业也为居民提供就业岗位,实现社区和企业发展“双赢”。专注本地发展的“杨林实业”,正是积极参与社会公益的代表,通过乡镇领导与县红十字会的协调和帮助,我们最终与“杨林实业”达成合作。记得第一次走进企业办公室时,我带去了一本相册,里面既有院坝协商会上居民热烈讨论的照片,也有孩子们在临时空地上奔跑时险些被建材绊倒的场景。“杨林实业”负责人当即表示:“我们企业扎根嵩明,回报乡里是本分,我也是政协委员,院坝协商我也是参与了的,那么实的工作,必须要落地,这个小广场文化阵地提升,我们来负责捐赠!”

合力攻坚,从一纸协议到砖瓦落地

为确保项目精准落地,我们组建了“驻村队+红十字会+企业+居民代表”的监督小组,从文化融合、功能优化、可持续维护等方面开展提升改造:把云林社区的彝族文化特色与嵩明县的传统文化深度融合,将原有的不锈钢座椅改造成阶梯式座椅,兼顾休憩与观赏,将宣传栏放在显眼位置,放上就业及政策信息,将原有的舞台扩大,方便居民茶余饭后表演互动,动员社区党员定期为树木修枝剪叶,定期打扫卫生。施工期间,我们驻村工作队几乎每天都要去工地守着,“杨林实业”也组成志愿服务队,周末参与铺砖植树。七旬彝族老党员杨大爷自愿来监工,他说:“这个小广场是咱们自己商量出来的,我盯着心里踏实!”

广场新生,篝火点亮那夜的眼泪与欢笑

从动工到竣工,民族小广场的改造提升仅用了28天。竣工当晚当晚,社区居民点燃篝火,吹起“过山号”,男女老少手拉手跳起“跌脚舞”,杨林镇主要领导为杨林实业颁发了“爱心企业”奖牌。那位彝族阿妈拉着我的手说道:“小姚,谢谢你们让我们的‘话’变成了‘画’,我们的心愿实现啦!”我知道,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将群众期盼变成现实,需要多沟通掌握群众所思所想、多汇报争取乡镇和各部门的支持、多跑动争取更多爱心企业的参与,多协同驻村工作队和社区“两委”开展工作,与社区党员群众同心同德,共建美好家园。

加入到驻村队伍,队长就说老同志是驻村队的宝藏。接下来,我将和他们一起,脚踏实地、扎根基层,把老百姓的事情放在心上,发挥“老大姐”的余热,做驻村队的细心人,做老百姓的贴心人。

 

 

 

作者:
编辑:嵩明县
上一篇:喜讯!云南省红十字基金会在昆成立
下一篇:爱心企业向云林社区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