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活动 >> 其他 >> 正文
民营经济发展向新向好:政策赋能、创新 驱动与市场信心提振
来源:  作者:  编辑:思茅区  日期:2025-08-21  点击率:6  [关闭]
摘要:

引题:

关键字:

民营经济发展向新向好:政策赋能、创新

驱动与市场信心提振

 

来源:央视新闻、综合收集

近年来,我国民营经济在政策支持、数字化转型和市场需求回暖等多重因素推动下,呈现稳中向好、活力增强的发展态势。民营企业数量突破5800万户,占企业总量的90%以上,连续21个季度保持同比增长,外贸贡献率持续提升,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然而,全球经济不确定性、融资难、市场竞争加剧等问题仍制约部分企业发展。当前,民营经济正处于“政策暖风期”与“市场调整期”并行的关键阶段,如何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一、舆论观点

(一)政策赋能:法治护航与市场环境优化。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强调“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密集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从法治保障、市场准入、金融支持等多维度为民营企业纾困赋能。

法治保障强化,民营经济地位明确。《民营经济促进法》的颁布施行,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民营经济的平等地位,为民营企业提供了稳定的制度预期。该法聚焦产权保护、公平竞争、账款清欠等核心问题,明确规定“不得因所有制形式不同设置不平等条件”,有效缓解了民营企业对“隐性壁垒”的担忧。同时,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全面开展,减少随意检查、多头执法等问题,让企业轻装上阵。

市场准入放宽,竞争环境更加公平。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缩减,推动“非禁即入”落地,基础设施、新能源、数字经济等领域向民企开放力度加大。例如,3200余个优质项目集中推出,带动上半年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增长9.5%。金融支持方面,央行增加民营企业专项再贷款额度,截至6月末,银行通过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新增授信23.6万亿元,缓解了融资难问题。

地方政府积极跟进,政策协同效应显现。各地结合自身产业特点,推出差异化扶持政策。浙江实施“民营经济32条”,重点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广东设立千亿级民营经济发展基金,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四川建立民营企业诉求“直通车”机制,优化政企沟通效率,这些措施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

(二)创新驱动:民营经济成为科技突围主力军。在政策支持下,民营企业创新活力持续迸发,成为突破“卡脖子”技术、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科技研发投入加大,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超80%;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企占比均超过90%。华为突破芯片封锁,Mate 60系列实现国产化率90%以上;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全球领先,推动中国汽车出口跃居世界第一;民营企业牵头研发的国产操作系统在个人电脑领域实现重要突破,展现了强大的创新实力。

新业态蓬勃发展,数字经济引领增长。直播电商、AI大模型、工业互联网等新赛道涌现大量民营创新企业。拼多多旗下TEMU通过出海战略迅速打开国际市场,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电商平台之一。绿色经济领域,民企在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占据主导地位,推动中国在全球清洁能源市场的竞争力提升。

(三)市场信心提振:外贸韧性增强,全球化布局深化。尽管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民营企业凭借灵活性和创新优势,在外贸领域表现亮眼。

外贸主力军地位巩固,结构持续优化。上半年,民营企业进出口规模历史同期首次突破12万亿元,同比增长7.3%,占我国外贸比重达57.3%。出口产品中,装备制造业占比超50%,显示民企正从低端加工向高附加值领域升级。我国进出口规模前500强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据218席,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

全球化布局加速,应对贸易壁垒能力增强。民营企业积极拓展“一带一路”市场,在东南亚、中东等地区建立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尽管面临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等贸易壁垒,比亚迪、蔚来等企业通过本地化生产、技术合作等方式化解风险,展现了较强的市场适应能力。

二、舆论关注:如何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活力

尽管民营经济整体向好,但仍面临融资约束、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加剧等挑战。未来需在以下方面持续发力。

(一)政策落实。确保扶持措施直达基层,避免“空转”,特别是解决中小企业账款拖欠问题。

(二)营商环境优化。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增强市场透明度。

(三)创新生态培育。加强产学研合作,支持民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破“卡脖子”技术。

(四)金融支持加力。探索股权融资、供应链金融等新模式,缓解融资难题。

民营经济的活力关乎就业、创新与经济韧性。当前,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市场信心逐步回升,民营企业正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只有政府、市场与企业形成合力,才能推动民营经济真正实现“向新向好”,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未来,随着法治环境进一步完善、创新生态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必将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
编辑:思茅区
上一篇:【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党员干部,这样对待群众诉求可不行!
下一篇: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