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扛风雨的顶梁柱,伸出救命的臂膀——一名建筑工人的“生命承诺”
近期,云南省第476例捐献者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王伟(化名)成功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他带着坚定的承诺,牵上儿子的手,毅然踏上赴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旅程,只为在他人生命的至暗时刻,点燃一束希望之光。
“顶梁柱”的忧虑:养家与救命的抉择
当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打到王伟手机上,告知他与一位患者配型成功时,这个常年在高空与玻璃打交道的汉子,内心翻涌起复杂的波澜。来自弥渡县一个并不富裕的乡镇,王伟的生活担子异常沉重:他一个人将孩子拉扯大,家中还有两位年迈的老人需要赡养。为了生计,他曾带着年幼的孩子远赴外省打工,汗水浸透了无数个异乡的日夜。如今,靠着做玻璃安装这份辛苦且有一定危险的工作,他艰难地支撑着整个家。电话里,他没有问报酬,没有提困难,只反复确认一个问题:“捐献会不会对身体有伤害?”他黝黑朴实的脸上写满忧虑,这份担忧并非为了自己,而是身后那个依靠他微薄收入维系的家。
“只有你能救他”:一句承诺,满眼泪光
工作人员耐心详细地解释了捐献的科学原理和安全性,强调了对捐献者的严格保护流程。当听到“不会对身体造成永久性伤害”的肯定答复后,王伟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当工作人员轻声补充道:“您是唯一能救这位患者的人。”这位平素沉默寡言、习惯了把情绪深藏的汉子,眼中蓄满了泪水,这是为一个陌生生命所承受的苦难而流,也是对自己能成为“唯一希望”那份沉甸甸责任的无声回应。他说道:“很久以前,我弟弟做农活时受伤,很多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向我们伸出援手,他才能渡过难关。现在我也有能力帮助到别人,我一定全力配合。”
安全帽下的决心:血压仪相伴的赴约路
为了确保捐献万无一失,本就患有高血压的王伟开始了严格的自我管理按时服药,他连续数天佩戴上动态血压监测仪,即使在捐献前的动员大会上也依然时刻关注着自己的血压变化。每一次数值的波动都牵动着他的心,因为这关乎远方那个等待救援的生命能否顺利获得“生命的种子”。他深知自己不能有丝毫闪失——既是为了患者,也是为了身后翘首以盼的家人。这份朴素的坚持,闪耀着金子般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