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县红十字会摆放医疗假人现场科普演示急救操作;石得利地质博物馆、云电投等科普教育基地的志愿者将珍贵化石标本、璀璨矿物宝藏,还有生动活泼的活体蜥蜴带到现场,向群众展示地质世界的神奇魅力;妙趣培训学校、巴江小学教师学生团队带来无人机、航模飞行展示,为现场群众展示形态各异的机器人,让群众一览科技创新为日常生活带来的变化;除此之外,县防震减灾局、县工信局、县计生协会等多家单位结合各自行业特点,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摆放展板、现场讲解等方式,开展科普惠民服务活动,展示科技创新成果。



同时,石林县科协科普大篷车也走进现场,新奇有趣的红外热成像仪吸引群众跃跃欲试,脉搏血压测试仪展品前排起了长队,群众纷纷感叹科技的便捷实用,机器狗“妖娆”的舞姿更将现场群众的目光聚集,引得大量围观,活动现场传出阵阵笑声。近期,科普大篷车将结合科技活动周同步开展“科学家精神进校园”等活动,将科学家精神和科技展品带到基层,为广大青少年带去科普盛宴。



本次活动由中共石林县委、县人民政府主办,县委宣传部、县工信局和县科协承办。石林县群团“联盟”、县卫健局、县司法局、石林鸿坤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昆明旭日丰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石林石得利地质博物馆等科技企业及科普教育基地代表、青少年科学工作室以及科技教师代表参加主场活动。
本次活动的主题为“矢志创新发展 建设科技强国”,从五月下旬到六月上旬,将围绕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科普宣传、技术培训与实操指导,科学家精神进校园、科技工作者日座谈、慰问等内容开展,普及贴近生产生活的科普常识,引导群众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搭建交流平台,促进科技工作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向他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搭建“科技工作者+科普”服务平台;推动科技工作者与专家工作站、农技协、科技小院、科普小镇、科普示范基地等平台发挥作用紧密结合,获评昆明市青少年科学工作室2个,新增1个国家级科技小院,1个昆明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1个昆明市青少年科学工作室,2个昆明市科普教育基地,1个省级科普示范带头人;搭建各类创新竞赛平台;持续擦亮全域“科普+”新品牌。县科协获评“中国科协2023年度最佳科技志愿服务组织”,“石林县高质量发展贡献奖先进集体”。


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政府治理与服务”专题培训,学习DeepSeek政务大模型在政务服务、政务办公、城市治理等场景的创新应用,提升队伍的数字化能力。


深入学习依托智慧数据平台和招商数据平台在集成创新政策、服务创新主体、优化创新生态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利用大数据精确分析、精准招商、定点投资的全流程,加速创新成果产业化进程。


引进安装物联网传感器监测土壤墒情,为农户提供精准灌溉建议,推广水肥一体化滴灌种植,提升农户对病虫害绿色防控、科学施肥等技术的掌握率。采用覆膜保墒技术和使用抗病毒种苗,植株平均高度达25 厘米,比传统种植方式生长速度快15%,头茬果预计比去年提前10 天上市。“绿色种植”采用“生物肥+农家肥”替代化学农药,土壤微生物检测全覆盖,果实实现“零农残”;“技术创新”独创“引蔓种植法”适应喀斯特地貌,亩产提升3倍; “数字溯源”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墒情,区块链技术生成“一生履历”,消费者扫码即可追溯从种植到采摘的全流程数据……


石林风景名胜区引进数字地图,大数据个人化定制区域旅游项目,为游客提供多样选择。与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等国内顶尖院校和科研单位开展合作研究,建立合作科研基地,引入一流的考古科研力量和团队,开展古生物发掘、课题研究和科普场馆的规划设计和展陈图文撰写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保证了科普知识的前沿性、科学性、新颖性,与中央民族大学合作成立中国石林彝学研究中心,对石林阿诗玛文化进行系统研究,为旅游业提供文化内核支撑。


智慧医疗系统升级:县内部分医院引入了先进的电子病历系统、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PACS)和医院信息系统(HIS),实现了医疗信息的数字化和共享。远程医疗服务拓展:建立远程医疗平台,与上级医院实现了远程会诊、远程诊断、远程培训等功能。专家通过远程医疗平台进行会诊,为患者提供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在鹿阜中学等5所学校试点推进智慧教育建设。通过构建智慧教学环境、提供智能教学工具等,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学校还开设了科技创新课程,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和指导,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科技创新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