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的赵先生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第200例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自治区红十字会名誉副会长罗志虎现场看望慰问捐献者并颁发荣誉证书。
在晨光熹微的街头,总能看到两代奉献者的身影——环卫“劳动模范”母亲挥动扫把书写城市诗篇,协管员儿子在平凡岗位守护市井烟火。这对母子用各自的方式诠释着“奉献”二字的千钧之重。
2023年2月14日,赵先生随母亲参加二连浩特市红十字会举办的无偿献血活动时,选择以特殊方式表达对生命的挚爱——成为一名中华骨髓库志愿捐献者。
2024年12月,一通跨越千里的电话让赵先生彻夜难眠。当得知自己与一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时,他给出了人生最坚定的答复:“我随时准备好!”然而体检单上“血糖偏高”的提示犹如一盆冷水,让他坚定救人的心猛地一紧。自此,他戒掉了最爱的甜食,每日晨跑和严格控制饮食,数月后最终达到捐献标准。
采集室里,血细胞分离机的运作声仿佛生命的交响。赵先生感慨:“想到有人因此能重获新生,所有的坚持都值得。若我的行动能影响更多人,这份爱的力量将无限放大。”
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自2004年启动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以来,中华骨髓库内蒙古管理中心累计库容量62439人份,实现捐献200例,其中二次捐献5例、涉外捐献3例。捐献者中有汉族139人、蒙古族43人、满族7人、达斡尔族2人、俄罗斯族1人、回族3人,他们像盛开在祖国北疆的石榴花,枝叶繁茂、馨香沁脾,他们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他们素未谋面,却为生命接力勇敢挽袖,虽天各一方,却血脉相连、彼此牵挂。
从破冰前行到加速突破,捐献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2004年11月接过内蒙古籍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王海峰“生命接力”第一棒,1~50例实现捐献用时11年零10个月,51~100例实现捐献用时4年零1个月,101~150例实现捐献用时2年零8个月,151~200例用时1年零10个月,跑出了“生命接力”加速度。
素未谋面,却以热血相连!感谢每一位挺身而出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们用无私与大爱驱散病痛的阴霾,让生命之花重新绽放。平凡之躯,亦可闪耀非凡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