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1日,由中央社会工作部主办的2024年度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发布仪式暨现场交流活动在山东青岛举办。活动集中发布了2024年度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分享了先进典型开展志愿服务的感人故事,鼓励各地推出礼遇志愿者、支持志愿服务组织和项目发展的激励举措。其中,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推荐的天津市志愿者栗岩奇、河南省红十字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队、贵州省红十字会推荐的安顺市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大队分别荣获“最美志愿者”、“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热血守护生命 奉献传递大爱
栗岩奇,现任中国红十字会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总队、中国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服务总队顾问,天津市红十字无偿献血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服务大队队长。作为先后五次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的红十字志愿者,他用四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在红十字人道事业中书写了感人至深的奉献篇章。自1986年第一次挽袖献血起,栗岩奇用近40年光阴书写了一段不平凡的人生:他坚持无偿献血近300次,直至法定年龄上限,创造6万毫升的“热血长城”;他带领妻女坚持无偿献血,全家三代完成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践行“活着献热血,身后捐遗体器官”的庄严承诺。虽年近七旬,栗岩奇仍以饱满的热情推进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工作。栗岩奇创新性推出“四大举措”,形成具有天津特色的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模式:管理规范化提升,活动品牌化运营,队伍专业化发展,服务常态化开展。作为天津市红十字宣讲团的核心成员,栗岩奇将理论宣讲视为传播文明、传递爱心的特殊志愿服务形式。他的宣讲既有理论高度又充满人间温情,通过亲身经历以及感人故事,将“三献”(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人体器官捐献)专业知识娓娓道来。从“献血英雄”到“志愿先锋”,栗岩奇用四十载坚守诠释了红十字志愿者“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追求。
凝聚爱心力量 闪耀志愿星光
河南省红十字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队于2005年4月成立,服务队从星星之火发展成如今拥有20支分队、3911名注册志愿者的强大力量。在生命与希望的接力赛道上,志愿服务队二十年如一日用热血书写大爱篇章,用爱书写着生命奇迹。服务队构建了省、市、县三级队伍管理架构,1名大队长和1名秘书长把控全局,4 名副队长分片负责,20支分队深入基层,数千名志愿者活跃在全省各个角落。通过“联席会议+年度述职考评”工作机制,打造出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网络,宣传动员、捐献陪护、人文关怀等服务项目标准化服务精准送达。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关乎生命且具有高度专业性,服务队始终把提升志愿者服务能力当作首要任务,构建 “岗前培训、专项提升、星级评定”三级培养体系,采用“理论授课+情景模拟+跟岗实践”立体化培训模式。以“现身说法+心理疏导”消除捐献者的顾虑,用专业和关怀为生命保驾护航。二十年风雨兼程,服务队用爱心浇灌希望、用专业守护生命,用爱与责任架起生命桥梁,用实际行动深刻诠释着“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为无数血液病患者点亮生命之光,为社会传递着温暖与希望。
热血化为纽带 大爱温暖人心
2008年6月,一群怀揣着人道理想的志愿者们走到一起,成立了以无偿献血志愿服务为核心的志愿服务队伍——贵州省安顺市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大队。他们以热血为纽带,将无数爱心人士紧密相连。17年来,志愿者们的脚步不仅遍布贵州省安顺市区各个献血点,更延伸至周边区县的大街小巷,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除了知识普及,队伍在应急献血保障中更是展现出强大的动员能力和专业素养。志愿者的专业服务不仅能挽救生命,更能传递人间大爱。在这支队伍里,从不缺乏感人至深的榜样。他们用自己的故事,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无偿献血的理念深入人心、薪火相传。他们是无偿献血宣传的生力军,是城市的爱心流动血库。从成立之初的40余人,到目前队伍注册志愿者人数达4000人。这支不断壮大的志愿队伍,点亮了人道事业天空的点点微光。从无偿献血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再到“三献”志愿服务,志愿者着红白马甲的身影已成为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他们是无偿献血理念的传播者,是生命希望的守护者,更是城市文明的践行者。安顺市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大队用爱心与行动书写责任担当,共筑生命希望之光,发扬和传承“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让安顺这座城市因为他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温暖、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