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众号由云南省红十字会主办,如果您还未关注,请点击上方蓝色“云南省红十字会”进行关注。

7月24日,2025年全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服务暨文艺创作研讨会在吉林举办,中国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王斌出席会议并讲话,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徐晓红,吉林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李德富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主任侯峰忠主持开幕式。

王斌在讲话中强调,志愿服务是红十字精神的生动体现和有效传播载体,器官捐献志愿服务,是红十字会依法参与、推动器官捐献工作的基本方式,是红十字志愿服务的重要内容。文艺创作更是在器官捐献宣传工作中扮演着“润物细无声”的重要角色。要大力开展器官捐献理念的挖掘和传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遗体和器官捐献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器官捐献文艺创作,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奉献生命的文明风尚,助力健康中国与文化强国战略实施,进一步推动人体器官捐献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作贡献。

开幕式后,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副主任张宗伟作人体器官捐献宣传动员和志愿服务工作介绍,围绕我国人体器官捐献发展历程、经验启示、宣传动员与志愿服务工作的具体实践、取得成效、现存问题做报告分析,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思考。

会议还邀请国际传播、安宁疗护、生命服务等领域的专家授课,邀请《时光信箱》《生死摆渡》《好一朵茉莉花》等公益作品主创团队分享创作初衷与传播经验,邀请捐献者家属、移植受者、志愿者骨干等分享参与器官捐献志愿服务的经验和感悟。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疼痛科主任路桂军带来《生命尽头的安宁疗护》主题分享,深刻阐述了安宁疗护的核心并非“让人好好死”,而是“让人好好活到最后”,通过满足患者生理舒适、心理平静、社会关系和谐的需求,助其寻找生命的意义。他提出死亡并非终结,可以通过器官遗体捐献赋予死亡温暖与尊严。“余晖下,我摇着橹,陪您出海……为生命洒下最后一网,尽可能让每一个生命满载而归。”

中国日报新媒体中心主任编辑王瑜以《从“传播”到“触达”:新媒体时代如何打动人心》为题授课,深入剖析新媒体传播变革和跨平台传播策略。她指出,传播主战场随受众习惯发生变迁,需要依靠平台特性差异化运营,从而触达更多圈层受众。针对器官捐献传播,建议聚焦平凡中的伟大,直面抉择的重量,以小切口叙事呼应生命价值,以长漫等形式科普打破知识壁垒,破解信息茧房,实现从“被看到”到“直抵人心”,有效传递大爱精神。

公益影视作品主创团队带来了宝贵的创作经验。《时光信箱》《生死摆渡》《好一朵茉莉花》等作品的创作者们登台分享了他们如何通过艺术化的叙事手法、细腻的情感刻画和真实的故事原型,将器官捐献这一严肃话题转化为感人至深的影像语言,探讨如何捕捉捐献者家庭、受捐者及协调员群体中蕴含的人性光辉,平衡艺术与现实,从而引发观众深层次的情感共鸣。

▲《时光信箱》主创团队

▲《生死摆渡》主创团队

▲《好一朵茉莉花》主创团队
福寿园国际集团首席品牌官邬亦波以《我国生命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的实践与思考》为题,从生命服务产业的视角,结合福寿园的实践,探讨了如何将人文关怀、专业服务和科技应用融入生命教育及殡葬服务,让“死亡”从避讳的话题转变为可探讨的生命课题,最终实现“逝有所安、故有所尊”。

福建省龙岩16岁器官捐献者卢其乐的母亲卢小勇以《以生命的馈赠延续永恒》为题,深情讲述了做出捐献决定的心路历程,以及让这份“生命的馈赠”如何赋予逝者以永恒的意义。为延续善意,卢小勇等发起了“其乐飞扬公益基金”,致力于推广“三献”知识(造血干细胞捐献、器官与遗体捐献、无偿献血),传承爱与温暖给下一代。

移植受者、“生命之舟”志愿服务队队员汪海涛带来《不能报答一个人,就去温暖整个世界》的讲述,分享了他重获新生后,从感恩到行动的转变。康复后他投身公益,发起“小黄人”项目,他和他的团队走访全国13省,帮扶80余户肝移植患儿家庭,创新助农模式帮困难家庭售农产品,用志愿行动让器官捐献的爱形成“闭环”。

第44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邹德凤以《每个党员都是一面旗帜》为题,深情讲述了她自1992年起的志愿服务历程。她以党员身份率先垂范,诠释“人道、博爱、奉献”精神。她创立的江西省邹德凤公益发展中心累计服务超200万人次,成为江西最具活力的红十字志愿团队。她个人捐赠逾百万元支持公益,并动情表示:“生在红旗下,长在红土地,我要用行动和感恩之心回报党和国家!”

温州医科大学“红十字生命之光器官捐献志愿服务团”指导老师林建锋作《器官捐献志愿服务青年赋能》经验分享。温州医科大学“生命之光”器官捐献志愿服务团队,2014年获温州市红十字会授旗启航,从“锚定力、牵引力、破局力、展示力”四个方面发力,通过聚焦青年、辐射家庭、影响社会的路径,提升器官捐献知晓度、接受度和意愿度。曾获得中国红十字会首届志愿服务大赛金奖等多项奖项。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特约主编孟宪荣以《传统媒体宣传方法融入AI全媒体时代的路径与策略》为题,提出面对AI全媒体时代,宣传需要主动融合而非退缩。传统媒体可以借助AI技术提升效率和吸引力,将内容转化为短视频、图文、VR/AR等多媒体形式,鼓励志愿者创作UGC内容共同传播,也提醒大家在拥抱AI、技术赋能提效的同时,做好人文价值的坚守,让器官捐献的动人故事真正触达人心。

会议设置交流研讨环节,邀请各省聚焦志愿服务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下一步重点工作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的运行机制展开交流研讨,为下一步志愿服务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会议还听取了2024年度人体器官捐献志愿服务项目汇报和2025年度人体器官捐献志愿服务项目介绍。

张宗伟作会议总结,要求大家学习领会好王斌副会长讲话精神,做好会议精神的传达和贯彻落实,探索建立科学、规范,充满人道温度的器官捐献志愿服务体系机制;打造引发公众情感共鸣、触及心灵的宣传动员工作阵地。以14部门《关于促进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健康发展的意见》为指导,推广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建设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积极参与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的重点宣传活动,结合本地特色宣传,拓展外部合作,推动文艺创作,引发情感共鸣,推动我国人体器官捐献事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吉林省红十字会、省卫生健康委相关部门领导、全国各省级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工作分管会领导、管理机构负责人、骨干志愿者等140余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