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众号由云南省红十字会主办,如果您还未关注,请点击上方蓝色“云南省红十字会”进行关注。
一、精准定位,深挖高校“富矿”,打造优质库容新高地
一是区位优势靶向聚焦。紧抓呈贡大学城资源禀赋,将高校师生(尤其是医学院校)作为核心动员群体。该群体医学知识基础好,社会责任感强,捐献意愿高,是提升“有效库容”的理想目标。
二是校地协同精准发力。联合区文明办、卫健等部门,与昆明医科大学、云南中医药大学等重点高校建立深度合作机制。将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动员有机融入高校健康教育、志愿服务和文明校园建设体系。
三是“精准滴灌”提升效能。2024年,在精准选定的两所高校(昆明医科大学、云南中医药大学)开展集中动员,通过联合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云南省分库,组织专业知识宣讲、现场登记,实现科普宣传“零距离”、登记服务“一站式”。去年,活动共完成采样登记370人,经严格的双次回访确认,成功入库257人,入库转化率达69.5%,显著提升了库容质量。
二、科普破壁,消除认知误区,筑牢公众参与新基础
一是专业力量权威发声。联合昆明金域研究所等专业机构及医学专家,共同策划科普内容,确保科学性、权威性。重点针对“捐献伤身”等普遍误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科学依据进行精准化解顾虑担忧。
二是多元场景渗透宣传。超越单一节点宣传模式,将科普深度嵌入“世界红十字日”、“献血日”活动及日常应急救护培训、社区服务中,在机关、企业、高校举办专题讲座,形成常态化科普网络。
三是志愿队伍现身说法。强化志愿者培训,尤其注重培养成功捐献者或具备专业知识的志愿者成为“科普代言人”,用亲身经历和专业知识增强说服力,提升公众信任度。
三、融合服务,构建长效机制,激发志愿队伍新动能
一是建立“融合式”志愿服务体系。打破单一服务界限,推动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动员队伍与应急救护、社区服务等现有红十字志愿服务队伍融合发展,通过专项技能培训,打造一支“既懂业务、又善沟通、更具热情”的复合型志愿骨干力量。
二是“以点带面”裂变传播。充分发挥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扎根基层的优势,鼓励志愿者在各自领域、社区、朋友圈传播捐献知识,形成“一人带动一片”的裂变效应,不断扩大社会知晓面和影响力。
三是全流程暖心服务。从登记咨询到采样入库,再到后续回访,提供清晰透明的政策流程解读和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严格保障志愿者知情同意权,尊重个人意愿,营造“被尊重、被温暖”的服务体验,增强志愿者归属感和持续参与动力。
来源:云南省红十字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