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跟着小普记,去邂逅普洱慢生活!
来源:普洱市志愿者  作者:  编辑: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日期:2025-05-23  点击率:3  [关闭]
摘要:

引题:

关键字:



     小记者罗富菁
今天,我有幸以“小普记”的身份,进入行署大院,采访了咖啡店。询问得知,老板也是本地人,在外地读书后回乡创业,开了这家咖啡店,为的就是让大家、让游客都能品尝到我们普洱的咖啡。平凡的人有不平凡的想法,便变得不平凡。感谢这些返乡创业的青年,为建设普洱而努力




     小记者李文宇
    小记者(李文宇):姐姐,你好!我是普洱小记者李文宇!请问我可以采访你几个问题吗?

    茶店店主:可以的!

    小记者(李文宇):请问这家店对外提供哪些茶饮?你是普洱本地的吗?

    茶店店主:我不是普洱本地的,我是苏州人。我们茶饮的话,主要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奶茶,一类是纯茶,另外一类是特调。不管是奶茶还是纯茶,还是特调,我们主要的理念是想跟大家分享普洱的特色。

    小记者(李文宇):请问这家店开了多少年了?

   茶店店主:我们这家店已经开了三年,去年重新整合装修了。今年是我来到普洱的第二个年头,前面两年的时间都是我朋友在打理这家店。一来到普洱这座城市,我就非常喜欢这里,因为这里的人民心地善良,民风极为淳朴。普洱的舒适感跟我们苏州非常像的,普洱以“春城中的春城”著称,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15-20.3℃,负氧离子含量极高,森林覆盖率74.6%,是天然氧吧和生态和谐之城。所以我很喜欢这座城市。

    小记者(李文宇):好的,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



     小记者杨磊

    今天,我作为“小普记”的一员,来到普洱大院1955公共创业服务中心,采访了一家咖啡店。一进门,浓郁的咖啡香气迎面而来,仿佛瞬间唤醒了我的感官,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探索这杯咖啡背后的故事。

    店主阿姨热情地招待了我们,她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是小粒咖啡以及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她拿起一颗咖啡豆,轻轻摩挲着说:“别看它小,它可是凝聚了云南的阳光、雨露和咖啡农的心血。”我凑近闻了闻,豆子散发着淡淡的果香,让人忍不住想象它在枝头成熟的样子。

    通过这次采访,让我深刻了解咖啡农们的故事。他们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背着竹篓走进咖啡园,小心翼翼地采摘每一颗成熟的咖啡果,像照顾小宝宝一样呵护咖啡树,修剪枝叶、除虫,只为让每一颗豆子都能完美成长,每一杯咖啡都藏着勤劳和坚持,是啊,云南的小粒咖啡是代表着中国的,正是他们的辛勤付出,才让云南小粒咖啡走出大山,香飘世界。

    活动最后,我们一起朗读《青少年品格必修课》。我突然读懂了这个棕色小豆子的秘密:它在红土地里扎根,在匠人掌心蜕变,正如我们的生命需要爱与规则的双重滋养,云南小粒咖啡就像中国的一张小小名片,它告诉我们,无论多么微小的事物,只要倾注努力和智慧,就能在世界舞台上闪耀光芒。

    当下的我们,也要像这颗咖啡豆一样,脚踏实地的成长,将来为家乡、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记者杨惟然
    思茅区行署大院,一个鸟语花香、静谧的文旅、商业与社区生活交融的特色空间,形成“老人散步、青年喝咖啡”的独特景致,当然还有被咖啡、蛋糕香气吸引而来的消费者,成为城市悠闲旅行的推荐地。5月17日,我有幸走进了一家颇受好评的蛋糕店,对店里的蛋糕师进行了采访。

    桃子甜品店装修淡雅,灯光柔和,给人一种不紧不慢的放松感。在和店主采访过程的时候发现,所有淡雅的细节,都与主理人低调的个性深深契合。店主是个温柔美丽的姐姐,直言自己不善言辞,工作上也更专注于产品研发,所以较少跟顾客直接交流。店主姐姐从小热爱美食与烹饪,后来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留在普洱就业,家乡淳朴、自然的氛围总是让人感到十分亲切,慢节奏的生活更多时间致力于甜点研发的工作,对风味、紧致外观更是有深入研究。

    桃子甜品店的主要顾客群体是青年人,尤其是年轻情侣,年轻人喜欢尝试新的美食,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甜品店需要提供高品质的产品来满足他们的需求,新中式糕点因其独特的口感、精美的制作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受到年轻人的青睐‌。店里的产品坚持以优质的原料,蛋糕体融入普洱茶香、当地咖啡,搭配栗子奶油,甜度适中,芋泥巴斯克、柑橘抹茶冰激凌、咖啡咸奶油......不拘于传统搭配而又和谐的食材组合,呈现市面上少有的蛋糕风味,是甜品店的独特选择。

    阳光慵懒地洒在窗前,品尝一块精致小点心,让甜蜜在舌尖绽放,窝在柔软沙发里,听着轻柔音乐,开启惬意休闲午后,任思绪飘向远方。



     小记者李涵阳
    今天是我加入“小普记”的第五次采访,那种紧张感当然好了很多,这次采访和之前有所不一样,之前采访基本上是志愿服务队安排好的,而这次是需要自己去找采访的对象,我和一位小朋友一起找到了一家“安野煮的茶”,开始在门口悄悄看了看有人在家吗?好像听到一位小姐姐的回答,然后兴高采烈的飞奔进去,哇!好漂亮的各种小首饰哦!我开心的和小姐姐介绍了我们的来意,并且小姐姐也很高兴的接纳了我们的采访,在摄影师和志愿者的帮助下,我顺利的完成了此次采访活动。在此次活动过程中,我还带了些自己喜欢的小零食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



     小记者牛晨曦
    当第一次走向陌生游客时,我有点紧张。但随着一句“您好,阿姨,我可以采访您吗”,紧张的情绪很快被一场真诚的对话冲散。

    这次特别的采访经历,对我来说是一次挑战,更让我透过游客们鲜活的讲述,看到了普洱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与生命力。

    这次采访让我明白,走出舒适圈虽然充满挑战,但收获的成长与感动远超想象。

    未来,我期待用更多这样的对话,去倾听不同的故事,触摸生活的温度,也希望能将普洱这份独特的魅力,传递给更多人。



     小记者杨阳

    普洱大院1955公共创业服务中心这地儿,可真是藏在普洱城里的一颗彩蛋。那些上世纪 50 年代的建筑带着岁月的痕迹,风格独特,是一处充满历史感和文化气息的地方。漫步其间,你会看到许多创意十足的创业项目。

    今天我有幸走进一家景致独特的文创手作店,映入眼帘的是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这些产品不仅设计新颖、独具匠心,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对店员小姐姐的采访得知,普洱市文体局通过“非遗+文创”的形式,挖掘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开发出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如佤猫杯、唱片茶、象脚鼓吊坠,绝板木刻帆布包、黑陶摆件等一系列吸睛的文创产品,它们不仅提升了普洱文旅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在时光中沉淀下来的普洱非遗,正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小记者刘梓源

    这次采访让我真正感觉到“实践出真知”——原来走出教室,去观察、去倾听,能学到这么多有趣的知识!以后我还要多参加这样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发现世界,用自己的笔记录生活。行署大院现在被保护起来了,是为了让更多人记住这段历史。我想,我可以做“小小宣传员”,把这里的故事讲给同学和家人听,让更多人知道普洱的过去。下次我还会再来,说不定能发现更多“藏在时光里的秘密”呢!


作者:
编辑: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林毅:志愿服务成本构成与运行机制优化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