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活动 >> 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 >> 正文
百岁教育工作者吴德朝完成遗体捐献,与妻共筑生命丰碑
来源:中国人体器官捐献  作者:  编辑: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日期:2025-05-01  点击率:4  [关闭]
摘要:

引题:

关键字:

3月16日清晨

中国共产党杰出党员

海阳中学的退休干部

吴德朝同志

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安详离世

享年101岁


这位跨越世纪的教育家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以一种独特的方式

完成了他人生的最后一课

——担任学校的“大体老师”

为医学事业的进步贡献了他生命的

最后一份力量


    作为新中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先驱,吴德朝同志自1949年投身革命教育事业,四十年如一日地致力于基层教育工作。自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来,从华东军政大学到皖南山区学校,从军营文化教员到中学校长,他以知识的火种照亮了无数学子的人生道路。即便在离休后,他依然勤于笔耕,主持编撰了《休宁县教育志》等重要史料,其著作《熔炉情结》已成为研究革命教育史的重要文献。




    吴德朝同志与谢必英女士早在2004年就做了遗体捐献登记。“父亲常言,教育者的职责不仅限于教室之内,更在于精神的传递与继承。”吴德朝之子吴献民表示。在沉痛哀悼的同时,家人也感到一丝宽慰。依照吴德朝同志的遗愿,他的遗体在四川省红十字会协调员的见证下,与四川大学顺利交接,将通过医学研究继续履行其育人的使命。 

    吴德朝同志的一生,是对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生动写照。从战火纷飞的年代走来的教育斗士,到生命旅程的医学贡献者,吴德朝用他的一生实践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承诺。 

    正如在吴德朝同志的追思会上所表达的:“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大爱之举,星火永传。”这位百岁教育家的奉献精神,将在医学教育和科研实验中继续闪耀光芒。这种大爱无疆的精神,不仅令人肃然起敬,更激励着后来者不断前行。





    值得铭记的是,吴德朝同志的配偶谢必英女士早在2015年6月便已完成了遗体捐献,这对革命伴侣以生命的传递,深刻诠释了无私的大爱精神。


    工作人员郑旭东表示,吴德朝夫妇的善举彰显了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在近年来签署捐献登记意愿的人群中,教育工作者占据了12%的比例,他们正以独特的方式诠释着新时代的“春蚕到死丝方尽”。

    在他们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遗体捐献这一崇高的事业中来,看到了生命的另一种价值和意义。他们深知,遗体捐献不仅是对医学事业的贡献,更是对生命尊严的尊重和对社会进步的推动。

作者:
编辑: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上一篇:7种新型殡葬方式,涨知识了!
下一篇:2025全国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暨宣传普及活动在沈阳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