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与奉献的接力中,生命的奇迹从未停止。5月中,浙江省涌现多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身处不同的城市,却在生命需要守护的时刻做出了相同的选择。当被通知配型成功时,他们不约而同地给出了最坚定的回答:我愿意。这一刻,医者仁心、商者担当、公仆情怀,都化作了同一个神圣的身份——生命的“守护者”。
“我是医生,救人是本能!”
在杭州市某造血干细胞定点采集医院,外科医生李医生成功捐献近30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浙江省第120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李医生的爱心捐献之路源于高考后的暑假,首次参与无偿献血活动让他坚定了要增强体质的决心。进入大学后,他坚持健身并且采取科学增重的方式来增强体质。之后,他还养成了每年无偿献血的习惯,每次的献血量也从最初的200毫升逐步增加到400毫升。2018年8月,李医生在一次无偿献血时加入中华骨髓库。直到今年的3月,他接到了杭州市富阳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得知自己的血样与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当时李医生的第一反应就是自己必须去,因为他是患者等待的曙光。
作为一名医生,他对造血干细胞捐献流程还是比较了解的,没有丝毫顾虑。他说:“很多人误认为捐献过程很痛苦,但其实现在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并且安全。”他的父母也有所担忧,李医生多次细心地向家人科普相关的知识,最终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捐献期间,他父母还专程赶来为他加油打气。当被问起自己的捐献初衷时,李医生说:“我是医生,救人是本能!”在他看来,救死扶伤不仅仅是职业使命,更是刻在骨子里的信念。
“这是多么幸运的救人机会”
和李医生同天完成采集的是来自湖州市吴兴区的吴先生,经过6个小时,吴先生成功捐献230多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浙江省第120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巧合的是,他也是在2018年登记加入中华骨髓库。当时,吴先生在一次偶然的献血过程中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相关知识。当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询问他,是否愿意留取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时,吴先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今年2月,他接到了湖州市吴兴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得知自己的血样与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这一消息,让他感到既意外又倍感幸运。意外的是,很多入库的人或许一辈子都不会接到这个电话;幸运的是,他觉得自己能够有机会去挽救一个生命。吴先生笑着说:“这是多么幸运的救人机会。”
吴先生是湖州市一名企业负责人,平时工作十分忙碌。在捐献前期准备工作和体检环节,他要求自己每天必须保证半个小时的运动时间,让自己的身体保持最佳状态。得益于日常锻炼的积累和自身良好的体能,吴先生在后续的体检环节中顺利过关。捐献完成后,吴先生表示:“很多人觉得捐献造血干细胞很可怕,但其实和无偿献血差不多,真正需要勇气的是那些长期等待的患者。”他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