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活动 >> 应急救护 >> 正文
红十字与亚冬同行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红十字会服务保障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综述
来源:中国红十字会  作者:  编辑: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日期:2025-02-18  点击率:18  [关闭]
摘要:

引题:

关键字:

2月7日至14日,来自34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余名运动员齐聚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在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的赛场上展开激烈角逐。赛场内外,还活跃着数千个身穿“红马甲”的身影,他们就是为运动员、观众、市民、游客等提供多样化服务的红十字志愿者,为冰雪“尔滨”涂上一抹鲜艳的红。

这个冬天,哈尔滨市红十字会开展的“红十字与亚冬同行”系列活动成为继北京奥运会、冬奥会,以及广州亚运会、杭州亚运会后又一次红十字服务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有益实践。

“吸氧”助燃,为参与亚冬谋势借力

“亚冬有需、红会所能、锦上添花”——这是2024年5月,哈尔滨市红十字会研究制定的《“与亚冬同行·红十字在行动”工作方案》遵循的基本原则。

“此前,哈尔滨市红十字会从来没有过服务大型体育赛事的经验,可以说是完全的‘小白’。大家都是一头雾水,不知道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琳坦言,“这一届亚冬会从2023年7月申办成功到2025年2月赛事开幕,筹备的时间很短,任务很重,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特别重视,提出了很高要求。市红十字会联合省红十字会向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请示,希望获得指导和支援。”

为了“取经”“吸氧”,2023年11月,陈琳带队专门赴北京调研学习北京市红十字会参与保障冬(残)奥会的工作经验,“我们考察观摩了北京市救援服务中心指挥平台、专业救援车辆、培训基地及999平台,其科技含量和先进程度令人大受震撼”。

从何处切入赛事服务工作,并尽其所能地发挥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成为哈尔滨市红十字会全体人员深入思考的一个难题。

“大家一盘‘家底儿’,就把目光聚焦到红十字会的几个传统优势上。”陈琳如数家珍般一一列举,救护培训是红十字会的主责主业之一。培训经验的积累、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市红十字会努力多年积攒下的宝贵财富。2023年12月以来,市红十字会在文化旅游景点较集中的道里区开展“红十字生命守护圈”的建设,打造微型救护阵地,布设AED(自动体外除颤仪)等应急救护设备,为游客织密生命安全网。此外,在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下,市红十字会以各项活动为纽带,创建了数支志愿服务队伍,培养了一批乐于奉献时间和精力的志愿者骨干。

为了发挥这些优势和特色,哈尔滨市红十字会在工作方案中明确了三个方面的服务内容:赛事志愿者应急救护培训、人员密集场所应急救护设备布设、城市侧志愿服务。方案还明确规定了实现这三项工作目标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该方案最终获得了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认可和肯定。

2024年6月26日,中国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孙硕鹏与第九届亚冬会组委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哈尔滨市市长王合生共同签署合作备忘录,标志着中国红十字会参与2025年第九届亚冬会工作正式启动。

根据合作备忘录,中国红十字会将与亚冬会组委会密切配合,充分发挥红十字会优势,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通过设立红十字救护站,开展应急救护培训、群众性应急演练、志愿服务等工作,向世界展示我国志愿者的风采,呈现一届人道主义精神与奥林匹克体育精神完美结合的冰雪体育盛会。

精准施策,为保障亚冬聚能蓄力

正式签署合作备忘录后,哈尔滨市红十字会秉持“向上争取、交流借鉴、协同作战、敢打善赢”的工作原则,积极投入到亚冬会的各项筹备工作中,主动争取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黑龙江省红十字会支持,承接亚冬会服务保障任务,全力调动优势资源,策划实施“红十字与亚冬同行”系列行动。

为了在短短半年时间内完成针对6000名赛事志愿者及38个运动员村、媒体村、官员村等非竞赛场所工作人员的CPR+AED培训,同时为哈尔滨市三站一场、5A级旅游景点(景区)工作人员提供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和救护员培训,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统筹中国红十字基金会,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红十字力量,编印了《救在身边·亚冬同行——应急救护培训手册》5万册,作为亚冬会应急救护培训的官方指定教材。哈尔滨市红十字会迅速组织起一支强大的救护培训师资队伍,分批进入高校等地,开展有针对性的红十字救护培训。

“对赛事志愿者的救护培训与日常培训最大的区别在于要确保100%的考核通过率。如果有学员没有通过考核,我们就要花费额外的时间给他补课、补考,次数不限,直至其通过为止。”红十字救护培训师资韩雪记忆中,补考次数最多的一名学员一共考了3次:“她性格比较内向,在实操和考试的时候一直很紧张,总是忽略一些小细节,造成考核不过。”为了帮助这名学员,包括韩雪在内的师资团队轮番上阵,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帮她加深印象、熟悉动作,一次次反复练习,终于令其高质量通过考核。

2024年全年,韩雪利用业余时间共参与50余期救护培训,每期培训学员50至70人。本职工作是五星级酒店经理的她是哈尔滨市红十字救护师资队伍中的一名典型代表。她介绍,为了确保培训质量,每期培训需要5人以上师资团队共同参与,每位师资需要负责10余名学员的实操课程和考核。

此外,哈尔滨市红十字救护师资还面向公众开展应急救护培训570期,培训救护员2.89万名,普及应急救护知识1.5万人次,提升公众应急救护知识技能普及率。

“红十字与亚冬同行”系列行动除了救护培训外,还借鉴北京市红十字会服务冬奥的经验,先后组建红十字冰雪救援队和水域救援队,配合应急部门参与重要景点(景区)的安全值守,保障广大市民、游客生命安全。

2024年10月,市红十字会再次组队赴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开展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服务保障工作调研,实地学习移动式红十字救护站、红十字应急救护点建设等经验。年底,在亚冬会非涉赛场馆、重要交通枢纽和旅游景区等特别设置的红十字救护站正式开始运行。另外,在道里区发挥重要作用的“红十字生命守护圈”被推广到全市9个主城区,为保护市民、游客生命安全筑起“防火墙”。

2025年初,市红十字会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黑龙江省红十字会争取到红十字应急救护一体机106套和微型救护站100套,布设在亚冬会竞赛场馆和运动员村、媒体村、官员村等非竞赛场馆、重要交通枢纽、旅游景区及文博场馆等114个单位的206个公共空间,完成设备所在单位工作人员的应急救护技能培训,实现了AED在三站一场、重要景区景点及部分竞赛、非竞赛场馆的全覆盖。

巡查守护,为服务亚冬提质加力

2月12日,距离亚冬会闭幕还有两天,在亚布力滑雪者之家酒店担任医疗卫生助理的赛事志愿者姜博议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这段服务亚冬会的经历为他的大学生活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能为受伤的运动员提供帮助,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姜博议对其中一名来自伊朗的越野滑雪5公里项目女运动员阿提菲(Atefeh SALEHI)记忆犹新:“她因为滑雪的鞋有点不合脚,小脚趾被磨得裂了一道口子,血流不止,所以来酒店医务室寻求帮助。我能作为助手协同驻点医生为她包扎止血,不仅用到了之前在红十字救护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还为亚冬会尽了我的一份力量,特别有成就感。”

赛事志愿者守护亚冬会运动员的安全和健康,在城市侧参与服务的红十字志愿者则是守护市民、游客的安全和健康。

自2024年12月31日起,哈尔滨市红十字会集中开展城市侧志愿者组织发动工作,538名红十字志愿者上岗服务,服务点位涵盖亚冬会非涉赛场馆、重要交通枢纽和旅游景区等9个区域8个站点。志愿者均具备中国红十字会总会颁发的应急救护员资格。

“我们每天的服务时间是早9时到晚9时,分为4班轮流值守,每班服务时长为3小时。哪怕是春节期间,甚至除夕当天,报名参与服务的志愿者都有20多人,完全出乎我的意料。还有些志愿者是全家出动,一起来参与红十字志愿服务,特别令人感动。”在中央大街国际旅游集散中心红十字救护站值守的哈尔滨市红十字志愿服务中心秘书长吴琼介绍,志愿者不仅为游客提供赛事、交通、文旅等信息咨询,还在人流密集区域开展道路指引,协助维持秩序,帮助游客寄存、搬运大件行李等服务。依托红十字救护站,志愿者还承担了院前应急救护职责,成功处置了摔伤、冻伤、呕吐、发热、低血糖等10余起紧急情况。

在哈尔滨地铁2号线中央大街站红十字救护站执勤的志愿者胥长城就遇到过这样的紧急情况。2025年1月19日,值班志愿者在地铁站出口处,遇到一位妈妈抱着孩子坐在地上哭得手足无措,怀里的孩子一直哭喊着肚子疼。志愿者们立刻启动预案,拨打了120急救电话。收到信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的胥长城一边为孩子查体,一边安抚妈妈的情绪,询问孩子的相关情况。“原来当天孩子已经在冰雪大世界玩了有一阵了,一个小时前就开始说肚子痛,还吐了6次。我把手搓热了去摸孩子的肚子,发现他的内衣都缩到了胸口,肚子冰凉,可能是玩耍或换衣的时候没注意,衣物不够保暖造成肚子受凉,我赶紧给他做复温。”短短十分钟,120赶到现场,孩子的症状已有所缓解。

“其实,冰雪大世界就有120驻守,各种急救设施、救援力量是很充足的。这对来自江苏的母子可能不太熟悉周边状况,妈妈都急得六神无主了,才没有及时求助。”胥长城说:“当他们坐上120急救车时,妈妈的情绪刚缓和了一点,也没说话,就一直感激地看着我,那种目光让我特别难忘。”

“无论是红十字应急救护设备的布设,还是应急救护技能普及培训与‘生命守护圈’的全面覆盖,亦或是红十字志愿者的专业服务,都彰显了红十字会在大型国际赛事中的独特作用。”陈琳表示,未来,哈尔滨市红十字会将继续做好“后亚冬时代”的应急救护设备移交管护工作,进一步探索积累红十字会在基层组织建设、服务各类大型赛事及文旅活动等方面经验,用心用情打造群众身边的红十字会。

贺晔

作者:
编辑: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上一篇:厦门机场成功救助心脏骤停男子
下一篇:守护生命,师者先行——宁洱县红十字会为新入职教师开展应急救护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