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活动 >> 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 >> 正文
成为不朽——遗体捐献背后的故事
来源:  作者:  编辑: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  日期:2025-08-28  点击率:3  [关闭]
摘要:

引题:

关键字:

在中国传统文化讳莫如深的生死禁忌里,他们撕开一道光的裂隙——
18岁的少年将姓名刻进冰冷的捐献协议,大学教授的骨骼在解剖台上重构三尺讲台,一对母女的骨灰随江涛撞碎永恒的边界。

当死亡成为一场静默的启蒙,这些人正以最炽烈的方式回答:

躯壳会腐朽

但生命不朽于每一次对真相的凝视

图片

图片

受访者:加一(化名)


她划开手机屏幕的瞬间,数字刚好跳转为00:00。十八岁生日的第一秒,电子签名在《遗体捐献登记表》上落下蓝光,像流星划过医学院教学楼的玻璃幕墙。四年后的今天,这个背着登山包经常穿梭在山涧的姑娘,讲述着她的人生经历。在山区支教的那段时间,她为山区的孩子们精心准备了一堂关于生死教育的课程,为死去的小生命举行了一场“葬礼”,她用这样的方式和孩子们共同迎接了一个必会降临的日子。

在举行“葬礼”前整理衣冠,表示对生命的尊重,孩子们捧着枯萎的小花小草,一字一句跟她念着悼词“亲爱的小花小草,我非常高兴认识你,为你生命的最后一程,举行一个小小的仪式,来祭奠你的死亡。我相信,你有着独特并且不平凡的一生,你曾经在这个世界上勇敢并且热烈的活着,尽情展示你生命的多彩。你拥有过最棒的一生,现在你默默的死去了,我祝福你可以不遗憾来到这个世界,我祝福你可以在另一个世界活的更好,非常高兴可以认识你,现在,我想好好的对你说一声,再见。”

这也许是她对未来的自己说的话,她始终记得十八岁那天签完协议手指触碰屏幕时的灼热温度,看淡生死,走好当下的路。她就这样带着希望和乐观把这份大爱传递了下去。

图片
图片

受访者:喵吉(化名)


2022年开启的第一天,响起的不是新年的倒计时,而是郑州大学红十字会转运车碾过结霜柏油路的声音。转运车的尾灯在黎明前的黑暗里拖曳出暗红色轨迹。把父亲送上郑州大学红十字会的遗体转运车,这便是完成了他生前最后的心愿。喵吉感慨到,父亲生前就站在讲台上教书,去世后依然能换个地方教书,他一定会快乐。父亲的讲台从三尺木台延展成了手术台,最终把自己也变成了教具。“教书人的灯,要亮到最后一个学生离开教室。”她的父亲做到了。如今她也拥有自己的手工工作室,带着来学习的孩子们用粘土创造“新生命”。

喵吉回忆到自己的童年时期,父亲在工作和生活上从不接受任何人的任何礼物,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下,即使送礼者对着年少的喵吉说着夸赞的话语,想换种方式向她父亲送礼,也会被一口回绝。在介绍她父亲的时候,喵吉忽然问道:“你们吃过软籽石榴吗?”那是她父亲参与培育多年的石榴品种,软籽石榴玛瑙般的果粒流淌出蜜色汁液,像极了工作室窗外照进屋里的一抹暖阳。她父亲的一生都有着如石榴籽般剔透的,根植于血脉深处的清廉,正直与坚持。喵吉也会对医学生对于大体老师的嘲弄和不尊重表示痛心,她希望医学生们可以善待这样无私奉献自己一切的人,尊重,敬畏才是最好的答案。

父亲的无私在土壤深处蜿蜒,穿过医学院的解剖台,最终在喵吉紧握的手工刀上开出了花。那些未被收下的礼物化作石榴树的根系,在无数人心里抽枝展叶,结出不会坠地的星辰。

图片
图片

受访者:阿来(化名)


她经常奔走在救助流浪动物的路上,流浪的小猫小狗总是能在她的臂弯里找到自己的归属,即使是马路上一只无法飞起的斑鸠,她也会停下车悉心照顾,颠簸的纸箱里传出生命的希望,救赎了它们也治愈了自己。

图片

受访者母亲——来佩芳


2022年,她的母亲因为胰腺癌离开了这个世界,临终前依然托付她尽快落实遗体捐献事项。从自己小时候记事以来,母亲就对遗体捐赠这件事十分开明,母亲的热情、善良、无私一直深深的影响着她,在帮母亲签署遗体捐献协议的同时阿来自己也签了这份协议。转运的这一天来的很快,她颤抖着双手打电话给浙大医学院遗体捐献部门对接,在医院的停尸间里进行了简单的告别。

总在修补生命裂痕的她明白,母亲留给世界的最后一份礼物,正安静躺在医学院里,等待续写永无止境的生命课程。故事的最后,阿来和母亲终将会拥抱在一起。

图片
图片

受访者:王老师(化名)


前往郑州大学红十字会遗体捐献部门工作室的小路上,王老师的黑色皮鞋匀速碾过地上的树叶。

作为工作了九年的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他熟知遗体捐献数十年来的增长曲线,他的办公室并不大,但是却承载着医疗发展的未来。从王老师口中了解到,河南省遗体捐献的数量逐年增多,从他工作以来每年接收20-30具遗体到2024年接收到60具遗体,最高2021年接收到90具遗体,但目前大体老师数量依然并不满足医学生教育。王老师说出的每一个数字都是那样沉重,那些无法具名的故事化作档案柜里的编号,最终变成医学生身上结白的战袍。

图片


他们捐献系统中闪烁如星

志愿登记卡双手护着

由两人组成的爱心化作无形的丝线

将山涧徒步鞋底的泥土

石榴果肉的晶莹籽粒

医学院教学楼消毒水气味

流浪动物温暖的家联成链

这选择成为生命摆渡者的普通人

正用特别的方式注解着永恒

当医学院的无影灯亮起

他们的眼睛仍在注视这个世界


   作者:吴珂

作者:
编辑: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
上一篇:角膜捐献知识
下一篇:器官、遗体捐献,谁来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