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器官和遗体(组织)捐献报名登记是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表达身故后无偿捐献其人体器官(遗体、组织)决定的方式。这是法律赋予每一位公民的权利。
Q1
通过微信公众号“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上的“志愿登记”窗口登记。
Q2
捐通过“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网站(www.codac.org.cn)的“志愿登记”栏目进行登记。
Q3
通过各级红十字会,进行书面登记。
捐献常识
Q1
捐献报名登记后,个人信息会被泄露吗?
绝对不会。登记者的个人信息会被严格保护。只有得到官方授权的情况下,工作人员才能接触到登记者的个人信息。
Q2
成为器官捐献登记者,一旦遇上意外,医护人员会放弃治疗吗?
绝对不会。拯救生命是医护人员的天职,捐献登记不会影响登记者得到应有的抢救和治疗。器官捐献只有在所有抢救措施都失败,患者病情不可逆,医护人员与患者近亲属开始讨论死亡时,才会被提出。
Q3
捐献有年龄限制吗?
没有绝对的年龄限制。器官和角膜捐献主要视可用性而定,当登记者的生命走到终点,会有专业的医生评估是否适合捐献。
Q4
只同意捐献某些器官,其他器官会被获取吗?
绝对不会。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会与捐献者亲属书面确定捐献意愿,器官获取过程中,医生将在协调员的见证下,严格按照捐献意愿获取捐献器官。
Q5
人体器官可以指定捐献给特定人员吗?
不可以。每一个生命都是可贵的,捐献的器官根据国家器官分配和共享原则,通过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公平、公正进行分配,确定移植受者。
Q6
因捐献而产生的费用需要由捐献者家人承担吗?
不需要。凡捐献者因捐献而产生的费用,均无须其亲属负担。
Q7
器官和组织捐献会让捐献者的遗体遗容受损吗?
不会。器官和组织捐献获取时采取严格的手术标准。捐献手术后,医务人员会仔细缝合并维护外观,捐献全过程体现对捐献者的尊重。
Q8
捐献者近亲属是否可以和接受者见面?
不能。基于尊重捐献者和接受者的隐私权,双方的基本信息都会被严格保密。但是,相关工作人员可担任“捐”和“受”双方的联系人,传递关怀。
Q9
捐献后,捐献者家属会获得经济报酬吗?
不会。我国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遵循“无偿”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条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强迫、欺骗、利诱其捐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