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昆明市红十字救援队东川分队建设及发展情况作如下交流发言。
一、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昆明市红十字会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东川分队(简称:昆明红十字东川救援队)于2017年3月与昆明市红十字救援队同时成立,隶属昆明红十字救援队,在昆明市红十字救援队和东川区红十字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成为昆明市首支在县区成立的红十字志愿者救援队伍。建队6年来,严格考核机制,把好队员入队关口。入队队员必须掌握两项以上救援技能,志愿服务时间达到70小时以上方能成为正式队员。核心队员均参加过2次以上3天3夜强化训练,取得救护员资格,掌握绳索救援技术及应急通讯保障,配有手台对讲机及个人救援装具。目前,现有注册队员96人,其中21人为注册救护师资,具备省级救护培训师资资质,其他队员均为取证救护员。3名队员为区红十字会干部,其他队员均为区内各单位、行业志愿者。设督察长1名(领导兼任)、队长1名、指导员1名(兼职)、副队长2名,由昆明市红十字救援队统一任命,确保救援队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指导员由区应急局副局长、区防震减灾局局长汤涛担任,分队长由罗彪担任并兼任市红十字救援队副总队长,督察长由专职副监事长杨靖宇兼任,副队长由交通运输局路政大队缪华、省红十字会志愿服务蒲公英金奖获得者谢家华两位同志担任。设赈济组、医疗组、搜救组、水域组、秘书组、后勤组。2020年5月应市红十字会要求成立东川区红十字赈济救援分队,编制10人,依托救援队核心力量组成。2022年2月筹备成立格勒港口库区水上救援分队,6月10日正式授旗成立,现有队员27人,依托临港社区移民群众中有船员资质的人员组成。队伍隶属东川分队,队长由分队长罗彪兼任,指导员由分队指导员汤涛兼任,设两名副队长、一名督察员,负责水上分队日常管理及训练工作。训练基地设在拖布卡镇临港社区格勒港口。目前,基地已被定为总队的水域训练基地,基础设施及装备正在逐步完善和建设中。
救援队现有救援车辆6台,一台属单位公车编制,其余均为队员私家车;快速反应救援摩托车10台,均为队员个人大排量摩托车,用以特殊情况交通堵塞或中断时的快速救援;搜救无人机2套、运动相机1台;笔记本电脑1台。配有AED两台、背负式多功能急救包12只,急救箱15只,急救包100余个,脊柱板3块、柔性担架1个、颈托、绷带、三角巾若干;公网对讲机6台;绳索救援装备4套、绳索3条。动力艇6条(4条为武装部捐赠)、无动力艇4条(2条为总队救援装备)、重型救生衣16套(10套为总队装备),普通救生衣30套;抛绳、头盔等水上装备若干,均为队员自行购买。
二、队伍发展情况
成立6年来,救援队主导、参与救援行动20余次(其中,参与交通事故救援10余起)。其中,2022年1月13日参与了1.13妖精塘意外事故救援,首次参加高海拔冰雪恶劣气候条件下的夜间救援行动;2月17日参加了乌龙隧道重大交通事故救援,首次使用AED,救援视频在总会师资提高班上与总会教材编撰专家做交流;8月10日水上分队首次参与人员落水事故救援,历经8天巡逻,于18日晚在格勒库区发现落水者,与公安、消防密切配合完成打捞移交工作;12月18日接放羊群众电话报警发现库区疑似漂浮着一具尸体,水上分队及时出动动力艇前出确认并立即报指挥中心,公安、消防到现场取证以后,将遇难者遗体拖回岸边移交法医;12月20日晚,水上分队再次接到当地派出所请求支援的电话,格勒农贸市场发现一名不明死亡人员,请求救援队派人支援,副队长周存美电话报告分队长罗彪,取得同意后带两名队员前往支援,帮助公安人员顺利将不明死亡人员遗体转运。
成立6年来,为适应不同的救援环境,开展不同类型救援技能集训共13期。其中,2022年,结合水上分队的成立,完成一期救护员取证培训,两期水域训练,一期绳索救援训练。并组织10名水上分队队员自费参加船员培训,取证后有16名队员具备三级船长资格,以保证救援行动、训练演练中船只入水的合法性。水上救援分队成立及承办昆明红十字救援队首期水域训练的专题短视频被中国红总会官方抖音号转发。
成立6年来,参与昆明高原马拉松、上合国际马拉松的所有赛道救援保障,多次参与东川泥石流汽车越野赛、摩托车穿越赛及徒步穿越的赛道救援,区内重大活动、赛事等市、区级各类救援保障任务10余次,参与省、市、区级联合演练9次,特别是在大白泥沟、格勒港口、和平广场多次省、市、区级地震应急拉动演练中充分发挥救援队自身优势,对现场救护、伤员处置、转运及水上救援通道开设等演练科目做到精准、科学、有效。通过实战救援和演练训练,队伍整体实力明显提高,队员素质和救援技能得到有效提升,事故现场救援处置的信心也得到极大提升。其中,2022年,组织11人参加昆明市高原半程马拉松活动保障任务,组织16人(次)参加福特猛禽中国区征途学院培训年会暨赛道体验(东川)活动保障任务;参加省级开展地震应急综合演练2次,组织22人分组参加全区地震应急演练1次,在集结现场对心肺复苏、伤员转运、外伤包扎等急救科目进行实操演示,在临港社区由水上救援分队配合完成水上救援生命通道科目的演练,不断提升救援保障能力。
成立6年来,东川分队赢得了区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被誉为“泥石流赛道上的一抹中国红”。2022年6月16日,红十字救援分队、水域救援分队成为区级18支专业救援队伍中的一员,并进行了授旗。2018年5月,东川区红十字救援队因在小牯牛户外事故救援中组织安全有序,施救科学有效,荣获昆明市学雷锋志愿服务“最佳志愿服务组织”称号;2018年、2019年分别被市红十字会评为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先进单位、救援队伍建设先进单位,被市红十字救援队授予特别贡献奖、最佳团队建设奖称号,共有12名队员被评为优秀队员。
三、存在问题
一是红十字救援队绝大多数队员是志愿者,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二是救援装备能力还相对较弱,除部分公用装备由区红十字会协调解决,大多都由队员自行购置准备;三是队伍缺乏专业师资力量,队员缺乏专业系统化培训,救援技能专业化程度不高;四是队伍建设经费短缺,导致训练演练不系统,救援技能掌握得还不够扎实。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争取支持,夯实基础。救援队现有装备较为简单,还不能完全满足技能训练要求,离完成好救援任务还相去甚远,水上搜救、山地救援、应急通讯、交通应急保障、训练设施设备、后勤保障等均还存在诸多困难,但东川分队将继续努力,在积极争取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各界支持的同时,自力更生,功坚克难,不断强化组织能力建设,规范队伍建设,进一步夯实基础。
二是寻求合作,提升能力。加强与区级其他救援队伍的沟通协作,与消防、民兵应急分队、地震应急救援队伍联合开展训练演练,积极寻求合作,形成合力,提升自身救援技能。
三是加强联系,共同提高。积极与总队、友邻县区分队联合开展搜救、水域等技能训练,加强学习交流,互相借鉴,共同提高,提升队伍之间的配合度,打造一支真正用得上、拉得出、能打仗的志愿者救援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