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电急救
摘要:
引题:
关键字:
触电急救
一、触电的定义及危害
(一)触电的定义
触电,是由于一定量的电流或电能量(静电)通过人体引起组织损伤或功能障碍,重者发生心跳骤停和呼吸停止。高电压还可引起电热灼伤。闪电损伤(雷电)属于高电压损伤范畴。
(二)触电的危害
电击损伤程度取决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持续时间、途径、种类(交流或直流)等。
一般而言,交流比直流危险,常见的50-60Hz低频率交流电比高频率危险,电流强度越大、接触时间越长越危险。
电流通过人体的线路分两种:其一是电流由一手进入,另一手或一足通出,电流通过心脏,即可立即引起室颤;其二是电流自一足进入经另一足通出,相较于电流通过心脏的情况,对心脏的直接影响较小,但大电流仍可能因体内电解质传导等机制,对全身产生显著影响,如引发呼吸肌痉挛、肌肉强烈收缩等,严重时也可危及生命,并非仅造成局部烧伤且对全身影响一定较轻。
感知电流:人手能感知的最低直流为5-10mA(毫安感觉阈值),对AC60Hz的感知电流为1-10mA。
触电死亡直接原因(严重并发症除外):室颤、呼吸麻痹、电击性休克。
二、触电的临床表现
(一)全身表现
轻度者出现头晕、心悸、皮肤及脸色苍白、口唇发绀(gàn,稍微带红的黑色)、惊慌和全身乏力等,并可有肌肉疼痛,甚至有短暂的抽搐。
较重者出现持续抽搐与休克症状。由低电压电流引起室颤时,最初可能仍存在呼吸,但一般在1-2分钟后呼吸常停止,进而进入“假死”状态;高电压电流引起呼吸中枢麻痹时,呼吸即刻停止,若心搏仍存在,如不及时施行人工呼吸,通常可在数分钟(一般 5-10 分钟)内死亡。当心脏与呼吸中枢同时受累时,往往短时间内(通常数秒至数分钟)多立即死亡。另外肢体急剧抽搐可引起骨折。
(二)局部表现
1.局部表现主要是进出口和通电路线上的组织电烧伤。
2.随着病程进展,由于肌肉、神经或血管的断裂或凝固,可在一周或数周后,逐渐表现出坏死、感染、出血等。
3.血管内膜受损,常可形成血栓,有继发组织坏死和出血,甚至肢体广泛坏死。
(三)并发症
1.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可有失明或耳聋 (枕叶叶与颞叶的永久性损伤所致)。
2.少数可出现短期精神失常。
3.电流损伤脊髓可致肢体瘫痪,血管损伤可致继发性出血或血供障碍,局部组织灼伤可致继发性感染。
4.触电后从高处跌下,可伴有颅脑外伤、胸腹部外伤或肢体骨折。
三、触电现场急救
(一)脱离电源
1.关闭电源:立即关闭电源开关。
2.挑开电线:用干燥木棒、竹杆等将电线从病人身上挑开,并将挑开后的电线妥善固定,防止其摆动再次触碰伤者或造成他人触电。
斩断电路:在确认现场电源总闸无法及时关闭,且其他使伤者脱离电源的方法无法实施时,可使用干燥木柄铁锹、斧头在尽量靠近电源侧的位置斩断电线。操作时务必确保自身安全,身体任何部位不接触电线及可能带电的物体。
3.“拉开” 触电者:如触电者全身趴在铁壳机器上,抢救者应先在自己脚下垫一块干燥木板或塑料板,做好绝缘防护。然后用布条、绳子或绕成绳条状的衣服,在避免接触病人身体带电部位的情况下,牢固套住病人,平稳、迅速地将病人拉开,使其脱离电源。
(二)心肺复苏
1.呼吸不规则或已停止者,需立即打开气道,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2.心搏停止者,需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3.心搏呼吸同时停止者,应需立即采用心肺复苏法进行抢救,不得延误或中断,去医院途中也不得间断。
4.在进行规范的心肺复苏操作过程中,如条件允许,可辅助针刺或用手掐人中、十宣、涌泉等穴位,但切不可因进行此操作而中断或延误心肺复苏的核心流程(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等)。
作者:
编辑: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