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对维持生命起重要作用是人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年的6月14日是世界献血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献血科普知识。
血液成分
血液是流动在心脏和血管内的不透明液体,它属于结缔组织,有营养组织、调节器官活动、防御有害物质和储存人体遗传信息的作用。血液由55%-60%的血浆和40%-45%的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分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类,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120天;颗粒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生存期限一般不超过10天;淋巴细胞的生存期从几个小时直到几年,长短不等。
血液分为动脉血和静脉血,是在人体心脏和全身血管中循环流动的不透明的红色液体。动脉血是氧气和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相互结合,含氧气较多,二氧化碳较少,颜色呈鲜红色;静脉血是氧气和血红蛋白相互分离,含氧气较少,二氧化碳较多,颜色呈暗红色。
什么是无偿献血
无偿献血是指为了拯救他人生命,志愿将拯救的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而献血者不向采血单位和献血者单位领取任何报酬的行为。无偿献血是一项社会公益,当血液病患者急需血液延续生命,失血过多的伤员急需血液来保障生命,无偿献血者捐出的一袋鲜血就能给他们一个希望,所以,献血是一种团结行为!
献血的基本要求和准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献血者需要具备的条件有:
1、献血法规定献血者年龄为18周岁至55周岁(既往无献血反应、符合健康检查要求的多次献血者主动要求再次献血的,年龄可延长至60周岁)。
2、男子体重≥50kg,女子体重≥45kg。
3、献血实行实名制,献血时一定要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如身份证、护照、军人身份证等。
4、全血献血间隔不少于6个月、全血献血后献单采血小板间隔不少于3个月;单采血小板献血间隔国家规定不少于14天;单采血小板后献全血间隔不少于一个月。
5、有传染性疾病、器质性疾病、地方病等不能献血,有感冒、发烧、腹泻、炎症或女性月经期及前后三天等暂缓献血、哺乳期及结束未满一年者不能参加无偿献血。
6、献血前一周不要服药。
7、献血前一天和献血当天,禁食油腻食物和饮酒,但不要空腹献血。饮食要清淡,不要吃像油条、牛奶、肉类、脂肪之类的油腻食品。
8、献血前一晚充足睡眠,不宜做剧烈运动。
9、认真阅读献血知识,消除紧张心理,保持愉悦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