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活动 >> 造血干细胞捐献 >> 正文
爱心接力,生命守护
来源:大姚县红十字会  作者:苏蕾  编辑:大姚县  日期:2025-10-25  点击率:9  [关闭]
摘要:

引题:

关键字:

  五年,足以让一颗种子长成小树,也足以让一份善念生根发芽,最终长成守护生命的参天大树。在大姚,就有这样一对平凡却闪耀着人性光辉的90后夫妻:五年前,丈夫施建鹏曾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他人生命,五年后,身为护士的妻子于丽在生育孩子、结束哺乳期后,也郑重登记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他们用跨越五年的善举,谱写了一曲动人的生命接力之歌。

  五年前,他挺身而出,为生命按下“重启键”

  施建鹏于2015年10月28日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2019年10月,当得知自己与一名白血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时,身为人民教师的他没有丝毫犹豫:“能救一个人,为什么不试?”在家人的全力支持下,经过高分辨检测、体检等一系列准备工作,2020年1月6日,他从外周血顺利完成186ml造血干细胞采集,这份“生命的火种”被紧急送往患者所在医院,为一个家庭带去了重生的希望。他的捐献,是2020年云南省第1例;是自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成立以来云南省的第213例;是全国的第9340例。

  “这是一件‘双幸运’的事。”施建鹏说:“我获得了救人的机会,患者获得了重生的机会。”

  难能可贵的是,这份无私的奉献也深深影响了他的家人。

  五年后,她以母亲之名,续写生命之约

  五年时光流转,生活的轨迹因新生命的到来而更加圆满时,身为护士的妻子于丽,在完成母亲身份的转变、结束哺乳期后,今年10月,毅然地踏上了与丈夫相同的道路——她登记成为了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五年前他救了一个人,我也想成为那个能救人的人。”于丽在接受回访时坚定地说:“现在,我愿意将这份希望延续下去,也许我的血液,未来也能为某个陌生的家庭按下‘重启键’。”

  “五年前是我一个人在做,现在我们俩都‘在库’了。”施建鹏笑着说,“她既是白衣天使,又是新手妈妈,还能为生命出一份力,我特别支持她。”

  于丽则从容地说:“他的善举影响了我,而成为母亲后,我更懂得了‘守护’的意义。现在,我不仅守护自己的孩子,也想守护那些正在等待重生的孩子。”

  如今,这个小家庭里,丈夫是曾经的捐献者,妻子是未来的潜在捐献者。他们不仅是生活中的伴侣,更是生命接力的同行者。

  于丽的选择,不仅是对丈夫善行的响应,更是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对生命价值的深刻理解和尊重。夫妻二人,在不同的时间节点,却以相同的爱心与勇气,共同传递着“生命火种”,共同书写着人间大爱的美好篇章。

  从一个人的勇敢,到两个人的坚守

  从丈夫捐献到妻子入库,五年时光,见证了这个家庭对生命最深沉的敬意。他们一个是传道授业的教师,一个是救死扶伤的护士,职业不同,却都选择了以最无私的方式守护生命。丈夫的善举如一颗火种,点燃了妻子心中更大的善意;而妻子的选择,让这份善意在家庭与社会之间完成了温暖的接力。

  他们表示:“每一次配型成功,都是一次生命的奇迹。我们愿意成为那个创造奇迹的人。”

  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成为生命的摆渡人。

  一次简单的登记,可能就是另一段生命的开始。

  因为被照亮过,所以想成为光;

  因为孕育过生命,所以更愿守护生命。

  施建鹏夫妇的故事,是无数平凡英雄的缩影。他们用五年时间完成了一场爱的接力,从一个人的善举,到一个家庭的传承。他们的选择,不仅挽救了远方的生命,更在无数人心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他们的故事,是爱的传承,是责任的延续,更是对“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生动演绎。在生命的长河中,正是这样的“双份”大爱,汇聚成了照亮前路的温暖光芒。

作者:苏蕾
编辑:大姚县
上一篇:云岭大爱,生命花开:云南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突破500例
下一篇:中华骨髓库备案采集、移植医院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