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着感恩、崇敬、思念……云南省已经建成多个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场所
摘要:
引题:
关键字:
2011年,由云南省红十字会、昆明晋龙如意园、昆明医科大学共同建设云南省首座遗体捐献者纪念碑。截止目前,纪念碑上已经镌刻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姓名共计468名。每年清明,云南省红十字会、昆明晋龙如意园、昆明医科大学等单位和院校都会联合举办遗体捐献者缅怀追思活动。活动邀请省、市、区红十会、院校师生、遗体捐献者家属、新闻媒体等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医学生们在纪念碑前庄严宣誓,用诗朗诵、手语舞等方式,感恩“无语良师”的大爱善举,共同颂扬捐献者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
建于1958年的昆明医科大学人体科学馆,2003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科学普及教育基地”,2024年被云南省红十字会授予“生命接力+生命教育”基地,经过60余年的积累沉淀,馆内共收藏展出包括李秉权胡素秋教授骨架,组织胚胎、解剖、病理等人体标本和寄生虫生物标本约1200余件,是集教学、科研、服务社会为一体的综合性科普教育基地。
2005年3月,云南省著名的神经外科专家、云南省神经外科的奠基人李秉权教授逝世,遵循其遗愿——“我死后,就拿这身臭皮囊为医学做贡献,身体解剖完,再做成骨架吧。”李秉权教授的遗体被制作成骨架标本永远陈列于昆明医科大学人体科学馆。李秉权教授的夫人胡素秋教授从事妇产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在门诊坚守至85岁,医术精湛,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2015年12月,胡素秋教授逝世,遵循其遗愿也制作成骨架标本永远的和她的丈夫李秉权教授在一起,两位医学伉俪的感人事迹激励着无数医学生实现人生价值。2020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校园内建成了李秉权胡素秋夫妇纪念雕像,常有学子自发献花,祭拜缅怀。
2021年昭通市和普洱市缅怀纪念园建成,2022年曲靖市缅怀纪念园建成,2023年昆明市、玉溪市、红河州缅怀纪念园建成,2024年临沧市缅怀纪念园建成,未来,全省16个州市将全部建设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缅怀纪念园。这一个个已建成或即将建设的纪念园,不仅是为捐献者家属提供缅怀捐献者的平台,更是为了向公众弘扬捐献者的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倡导捐献光荣的理念,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每年元旦、春节期间,全省各级红十字会都将走访慰问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家庭作为“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活动的重要内容,他们走进捐献者家中对捐献者及其家属的大爱善举表示敬意和感谢,向他们传递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
作者:
编辑:宾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