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早晨,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朱海龙的父亲和弟弟俯下身,抱了抱海龙,依依不舍地与他做最后的告别。“儿子,你的心愿实现了。”朱海龙的父亲哽咽着说。
按照朱海龙生前的遗愿,虽未成功捐献器官,但父亲帮助他完成了眼角膜捐献。在生命之火燃尽时,朱海龙将希望留给了爱过他的世界,用生命留下厚礼。
朱海龙,出生于1975年,大学毕业,至今未婚也无子女,一直与父母、弟弟生活在一起。在那个时期,农村的孩子能考上大学,无疑是一件光宗耀祖、让整个村为之骄傲的事情。然而,命运似乎并不总是眷顾他。人到中年,朱海龙突然遭遇失业打击,这使他不仅郁郁寡欢,由于有高血压,身体也一直不太好。
11月6日晚上7点左右,朱海龙躺在床上休息时,突然翻身发生异想,右半身僵直,说话困难。家人见状立即拨打120,将海龙送往医院救治。因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导致脑血管破裂引起脑出血,最终奇迹并未发生。
医院里,弟弟海成抬头看到墙上“器官捐献 生命永续”的标语,想起哥哥最后的心愿……
“他说知道自己身体状况不好,有些话想跟我说,他有三个心愿:第一个是希望我孝敬父母,替他尽孝;第二个是身后事不要大操大办,如果他的病情恶化了,也不要花钱去抢救治疗,不给家里带来那么大的负担;第三个,他去世后,想把自己的器官捐献出去,做贡献。”朱海成回忆当时哥哥嘱咐给他的话,说话间,眼泪在眼眶中打转。“其实他早就有捐献器官的念头了。”
“听我二儿子说,龙龙早就想好了去世后要捐献器官,听到这话,我这心里是一颤啊。”朱海龙的父亲说,自己了解大儿子的性格,只要他认为对的事、好的事,就一定会坚定地去做,没有人可以动摇他的心。
“虽然心里难过,但想到这是儿子最后的心愿,并且能为社会做出一份贡献,我尊重他的选择。”作为一名党龄54年的退役老兵,朱海龙的父亲对于儿子的遗愿,选择无条件地支持。
1月12日12点16分,朱海龙被判定为脑死亡。当天下午,在器官捐献协调员的见证下,朱海龙的父亲在《人体器官捐献亲属确认登记表》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最终朱海龙成功捐献一对眼角膜。这份生命的馈赠,将使2名失明患者重见光明。朱海龙父亲表示,他们一家人希望受捐者带着这份礼物,多去看看这个美丽的世界。
朱海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无私奉献和大爱无疆。他的一生虽然平凡,但却因为这份伟大的捐献而变得更加光彩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