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至9日,全国县级红十字工作暨“博爱家园”助力乡村振兴现场会在湖北省黄岗市英山县召开,经云南省红十字会推荐,鲁甸县红十字会在大会上作了题为《以“党支部为引领、驻村工作队为抓手、博爱家园项目为载体”,实现集体经济与群众收入“双增收”》的工作经验交流。姚安县红十字会在会上作了《建强红会组织夯基础,凝聚人道力量谱乐章》的书面交流。
2014年8月3日,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对群众生命财产和基础设施造成重大损失,地震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以赴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国红十字会首次将“博爱家园”项目投入到大规模的灾后恢复重建中。其项目内容从以防灾减灾工程建设为重点逐步向恢复并提升困难群众的经济收入倾斜。通过向受助社区提供小额无息滚动借款支持社区开展不同形式的改善生计活动,实现困难群众创收增收,并开展相应的技术及创业培训,改善居民经济条件。通过“博爱家园”项目的实施,为每一个项目点“留下一笔生计基金、建设一个小型工程、组织一支志愿队伍、传播一种互助精神”。
在过去的近9年时间里,鲁甸地震灾区得到了各级红十字会的关心和支持,通过鲁甸县红十字会援建项目135个(含33个博爱家园项目),援建总资金14830万元。自2016年开始实施博爱家园项目以来,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云南省红十字会的关心帮助下,鲁甸县共实施博爱家园项目33个,资金1869.15万元。其中:中国红十字总会14个,资金683万元;云南省红十字会19个,资金1186.15万元。实施的33个博爱家园项目中,硬件建设覆盖鲁甸12个乡镇近7万人受益,生计发展资金覆盖鲁甸12个乡镇1910户5920人受益,其中建档立卡困难户412户1277人。2018年、2019年鲁甸县龙头山镇光明村博爱家园项目和小寨镇赵家海村下尖山博爱家园项目分别被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表彰为“助力脱贫攻坚精品项目”之一。
鲁甸县红十字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是以群众为主体,充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让群众主动参与项目设计、建设和管理。在项目易受损性和能力评估的基础上,结合博爱家园项目资金的多少、留守儿童和老人居多缺乏劳动力的实际,提出项目建设方案;二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让社区群众全程参与项目方案制定和监督,讨论结果在村里进行公示,让群众更多知晓项目、了解项目,熟悉项目,努力提高群众满意度;三是强化防灾减灾和卫生急救知识培训,使项目村60%村民至少知道和掌握5种防灾减灾方法和2种简单急救方法,组织逃生、集中到避难广场安置和自救互救等科目演练,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不断提升群众防灾减灾能力;四是充分发挥生计金“助推器”作用,实现村集体收入与农民收入“双增收”,以“党支部+合作社+红十字志愿小组+困难户+群众”的模式,投入生计金用于发展花椒、辣椒种植业和土鸡、生猪等养殖业。截至目前,共种植花椒10万亩,辣椒320亩,带动1265户4821人,户均增收1000余元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12余万元;五是健全基层红十字会组织,招募志愿者组建红十字小组,建设红十字微急救站,成立红十字“人道救助基金”,帮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对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进行关心关爱,对大病群众进行救助,不断提升社区活力与和谐氛围。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鲁甸县红十字会有五点感受和体会:一是领导重视是关键;二是项目选点是基础;三是群众参与是核心;四是部门配合是保障;五是持续发展是目的。项目县红十字会只有主动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充分发挥群众智慧和力量、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并全力协作、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活动内容、最终让老百姓满意,才能实现博爱家园项目 “推动社区治理、提升社区能力、促进社区发展”的总目标。
截至2021年12月,我省73个国家级贫困县中已有67个县实施红十字会“博爱家园”项目。云南省红十字会积极参与我省扶贫及脱贫攻坚工作的16年间,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联系群众桥梁和纽带作用,大力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汇集国际国内人道资源,凝聚社会爱心,拿出真金白银,倾注真情实意,以人道行动诠释了红十字会的宗旨和精神,以博爱之心绘就一幅幅美丽画卷,以奉献之举讲述一个个动人故事。这些爱心和善举有力改善了困难、弱势群众生活境况,帮助困难地区群众脱贫致富,强有力助推了云南脱贫攻坚工作,并进一步在助力乡村振兴等新的人道工作领域进行拓展。
云南省红十字会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1217号 ICP备案号:滇ICP备19000689号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国贸路309号政通大厦7层 邮编:650200 电话:0871-67196666
技术支持:贵州佰仕佳信息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