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省会动态 >> 正文
抗疫一线 我们总有“N+1”种办法——中国红十字(云南)救护转运队日记
来源:云南省红十字会  作者:刘梦迪  编辑:管理员  日期:2020-03-10  点击率:445  [关闭]
摘要:

引题:

关键字:



202035日 惊蛰 武汉 晴

 

出征第一天我们就碰到了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没有一个符合感控要求的上下班通道。可是我们不怕,发现问题就去解决问题,我们有勇敢打第一仗的同事,我们也有解决刚需的领导。

 

经过与医院相关部门协商,我们顺利解决了工作路线问题,还得到了附赠福利:由医院发热门诊帮我们申领保管防护物资,解了我们奔波之苦。



 

自从开展工作,我们每天的工作量都在各转运队里稳居第一,我们四组队员恨不得连轴转,那时候休息是多么奢侈的词语。这样的强度下,再好的体格、再足的冲劲都未必能坚持到最后,而我们是一定要坚持到抗疫胜利的,是要打赢这场持久战的。

 

可我们不怕,我们的身后站着的是红十字会,是转运队的同事们。很快上海-内蒙古联合转运队的老师服从调剂,协同我们一起勇挑重担。

 

当拥有第一次轮休时,居然兴奋得差点没睡着觉。



 

转运工作的效率性取决于整个过程中的紧密衔接,然而车辆行驶过程中无法与支助人员及时取得联系,给我们的工作增加了很多的困难。

 

但是我们不怕,我们手中的物资充足,我们为支助人员也配备了对讲机。然而我们很快发现,对讲机的信号局限性很大,于是领导又为我们配备了工作手机,便于联系的同时也可以记录一些精彩的瞬间。



 

转运队的工作不仅仅是要保证转运途中患者的安全,上下车时的安全也尤为重要,然而救护车的台阶很高,足有五六十厘米,对于年迈的患者来说是很辛苦的,而对于轮椅病人来讲,更辛苦的就是我们的医务人员。

 

艰难时,我们曾经同时需要三名医务人员将患者从车上抱到轮椅上或者从轮椅抱到车上。为了患者的安全,我们从来不怕辛苦,但我们更想要为他们提供便利的帮助。

 

想法一旦形成,院务便很快联系相关部门制作了几个木制台阶,放在我们日常上下车的地方。碰到经历过50+厘米高台阶现又来复查的患者他们纷纷表示这个台阶简直太方便了。



 

要打好持久战,除了本身要有强魄的体格,还需要合口的饭菜来支撑我们继续战斗,然而远离家乡的我们并不太适应这里的口味,吃的少体力怎么能够,全靠巧克力来支撑,可不是长久之计。

 

可我们不怕,因为我们有爱我们的家乡。同事们从彩云之南为我们寄来了家乡风味,队员们说就算是吃着白米饭,配上云南的小米辣、油腐乳,也有一种走上人生巅峰的感觉。



 

时间过得说慢也快,我们已经在抗疫一线工作了15天,这期间我们解决了随车氧气筒不匹配的问题、我们自制了车载垃圾桶、我们解决了车载消毒液带回宿舍楼自制增加风险的问题、我们应用紫外线灯为居住空间消毒……

 

我们碰到了很多问题,但我们总有办法解决,这不仅是我们队员的努力,更是因为我们党组织的带领,有领导的支持,有亲友的鼓舞,有最强有力的后盾。



 

每天看着新冠患者现存确诊数持续下降,我们就知道自己的付出有了收获,我们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但我们绝不会放松警惕,坚决站好每一班岗,站到最后一班岗。


 

 


作者:刘梦迪
编辑:管理员
上一篇:云南本土餐饮品牌“外婆味道”向省红十字会捐赠抗疫公益金
下一篇:云南省红十字会疫情防控社会捐赠款物接受和发放情况公示(第十批)

云南省红十字会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1217号    ICP备案号:滇ICP备19000689号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国贸路309号政通大厦7层  邮编:650200  电话:0871-67196666

技术支持:贵州佰仕佳信息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