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姚安县严格按照省、州红十字会的部署要求,积极探索创新,以整县推进红十字会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为统领,以提升基层红十字会组织力为重点,以加强各领域红十字会规范化建设为着力点,按照“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做特色、创品牌”的工作路径,全地域、全领域、全要素、全功能打造群众身边的红十字会,逐步实现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起来、活起来、强起来,红十字会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落实。
截至目前,全县9个乡镇、77个村(社区),27个县级单位,3户企业,29所学校成立红十会字基层组织,实现了乡镇、村(社区)、县级行业单位和学校全覆盖,群众身边的红十字组织基础进一步夯实,区域化、行业化的红十字组织体系建设和活动开展初见成效。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突破“组织弱小之门”,高位推动改革落地,夯实红十字事业发展基础
2020年6月《姚安县红十字会改革方案》印发,按照改革方案高位推动县红十字会改革落地见效。一是全面加强党对红十字工作的领导。县委书记担任县红十字会名誉会长,县委副书记分管县红十字工作,县红十字会设置党组,配齐了领导班子。二是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经县委批准设立监事会并配备副科级专职监事长,召开县红十字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和第一届监事会。三是调整优化机构设置。核定红十字会机关参公管理事业编制6名,会机关设办公室、赈济救护股、宣传筹资股3个股室,按公益一类新设置下属事业单位姚安县红十字备灾救灾中心,加挂县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中心、县造血干细胞和人体器官捐献中心牌子,股室设置和职能调整规范,做到上下对应、职责清晰、分工明确。
(二)突破“无基层组织覆盖之门”,多层级分类别全覆盖建立基层组织
建设红十字会基层组织是新时代红十字会履行职责使命的基础,是红十字会扎根基层、联系社会、服务群众的必然要求。姚安县红十字会围绕“有热心红十字事业的带头人、有稳定的会员和志愿者队伍、有规范的管理制度、有稳固的服务平台、有红十字特色的活动”五有目标,着力加强基层红十字会基础管理,积极探索实践推进红十字基层组织建设和服务群众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扎实推进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
一是高位推动,形成工作合力。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全县红十字事业发展,县委深改委专题听取全县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汇报,审定通过《加强姚安县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实施方案》,为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提供根本遵循。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在全县各乡镇、村社区、学校、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中建立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将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列入县委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事项清单,作为重点工作督办推进;按照“三集中”的原则,即集中时间、集中人员、集中精力,明确专人负责,制定工作方案,抓好组织建设;坚持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红十字会基层组织接受同级党组织的领导和上级红十字会的指导。各级各部门成立红十字会基层组织,经同级党组织批准,以党组文件报上级红十字会批复备案。形成全县上下同策同力、同频共振的工作合力。
二是典型引路,探索推广路径。按照“以点带面推进”和“先乡镇、后村社区、再其他领域”的工作思路,在太平镇、官屯镇、太平镇白石地村、县政务服务管理局先行推进红十字会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率先打造基层组织建设样板,推动全县面上工作,积极探索可学可看可复制的典型经验。
三是骨干带动,分类推进建设。把配齐班子、选好带头人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核心。乡镇层面,在全县9个乡镇成立红十字会,党委书记、乡镇长为名誉会长,一名副职领导分管并经选举担任红十字会会长,一名专(兼)干部负责日常工作。村(社区)层面,全县77个村(社区)建立红十字工作站,由党总支书记或主任兼任站长,分管副书记或副主任兼任副站长;县级单位层面,27个县级部门以团体会员单位入会,主要领导担任分会长,明确一名领导分管、一名干部负责日常工作。学校、企事业单位层面,由单位负责人兼任红十字会会长,明确1名分管领导和1名秘书长负责日常工作。
四是发展成员,壮大人员队伍。以红会基层组织建设为依托,发展壮大红十字组织队伍。乡镇、县级部门优先发展领导班子成员、干部职工和下属单位负责人登记为红十字会会员,村社区发展村民小组长、党员、热心红十字事业的爱心人士、乡贤代表成为会员,全县新登记个人会员1338名,红十字志愿者新增293人,共组建县级直属志愿服支队9支、专业志愿服务分队11支,乡村组建志愿者队伍158支,志愿者1100多人。
五是建强阵地,培树典型引路。加强资源整合,实现共建共享,积极创建红十字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阵地建设“新亮点”。与基层公共服务阵地建设相结合,在县政务服务中心建立红十字志愿服务站,9个乡镇77个社区(村)党群服务中心建立红十字服务站窗口,在学校建立10个红十字博爱急救站和7个博爱图书角,18个医疗机构建立红十字服务站,培树建强白石村博爱家园阵地,不断提升基层阵地服务功能。
六是牵住“牛鼻子”,抓好各级联动。乡镇红十字会的建设是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的“牛鼻子”,建立和加强乡镇红十字会组织就牵住了“牛鼻子”,通过牵住“牛鼻子”不断推进红十字组织向基层和农村延伸,也为红十字工作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奠定了基础。牵住“牛鼻子”的同时,要抓好各级联动,重点与教体、卫健等部门联动,统筹推进学校、医疗机构组织建设。成立姚安县学校红十字会工作委员会,领导、组织协调全县学校红十字会工作,与教体局联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红十字工作的实施方案》,实现学校红十字会全覆盖,建设学校红十字示范基地4个、博爱校医室10个。同时,对县级领导机关加强汇报协调,宣传红十字会工作和红十字精神,通过积极争取支持,在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协机关,建立红十字组织,为在县级机关建立红十字组织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七是完善制度,规范建设标准。结合各部门行业特点,修订完善各类别红十字会基层组织的职责,制定工作制度、工作职责、会员管理等相应的规章制度,按照“四有”(年初工作有计划、年末有总结,会员、志愿者有登记,特殊困难群众有档案,各项活动有记录)、“三上墙”(组织机构、工作职责和规章制度上墙)、“两公开”(公开接受捐赠情况、公开人道救助情况)的管理标准,构建红十字会工作有章理事、依法办事的长效机制。
八是规定动作,量化活动开展。在实现城乡社区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全覆盖的基础上,着力提升基层规范化建设水平。抓规范,树典型,重激励。第个基层组织每年组织开展4个规定动作:组织一场献血活动、两场应急救护培训、三个节日(世界红十字日、世界急救日、国际志愿者日)宣传、四期宣传板报。通过规范建设和活动,有效提升了红十字基层组织活力。积极推动红十字会基层组织示范点建设,形成一批基层组织典型,以点带面,不断推动社区红十字会规范化建设。支持基层组织建起来、活起来、强起来,充分调动基层组织争创示范点的积极性。
二、经验启示
健全红十字基层组织,从县到乡镇直至村(社区)、从县教体局到各学校、从县卫健局到各医疗机构、从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协到县级各部门都有了红十字工作开展的基础和平台,基层红十字会员、志愿者队伍发展壮大,夯实了全县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根基。有三点启示:
(一)要树立服务大局、融和全局的工作理念。立足县级红十字会人力状况,要借力社会各方面力量,使红十字工作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彰显红十字组织价值。谋划思考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全县工作大局中找准红十字会定位,找到工作结合点、融合点,与县域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特别是要紧扣共同富裕、乡村振兴、卫生城市创建、精神文明建设等中心工作发挥红十字会独有作用,履职尽责,工作才有实效性,领导才能够更加关注和重视红十字工作,社会各界才更加认可和支持红十字会工作,我们的组织才有生命力,红十字会在社会才有辨识度。
(二)要处理好健立组织与形成长效机制的关系。健全组织绝不能为建会而建会,要杜绝发一个文件、挂一块牌子,就宣告组织成立的做法。组织建设必须建立在会员、志愿者、制度、经费、特色活动开展等基础性保障和实实在在开展活动之中,否则建基层组织就是一时之热,而成无根之木,很难真正发挥实效,并会成为新的形式主义。
(三)要把开展活动作为基层红十字会建设发展的根本保障。要着立于“三救”“三献”主责主业,县红十字会要常态化引导和参与基层红十字会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强化红十字基层组织的人道服务能力,在创新中增强红十字志愿服务能力,在项目化管理中打造志愿服务品牌,在助力保障民生中发挥红十字人道救助作用。结合实际,开展一批专业培训、进行一批项目试点、参与一批应急演练、策划一批特色活动、表彰一批先进典型,吸引、动员和组织更多人支持和参与红十字组织活动,这样才能在各方参与的工作格局中,不断扩大红十字会基层组织覆盖面,真正打造群众身边的红十字会,努力做到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我们的组织、阵地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
云南省红十字会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1217号 ICP备案号:滇ICP备19000689号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国贸路309号政通大厦7层 邮编:650200 电话:0871-67196666
技术支持:贵州佰仕佳信息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