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云南两天完成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
同样的爱心!
5月21日、22日云南两位捐献者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
他们爱心捐献的“生命种子”
为患者带去“新生”的希望
5月21日,继5月13日来自昭通的张女士捐献造血干细胞后,又一名来自云南昭通的志愿者王先生在昆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他将生命的“种子”捐献给远方一名7岁的血液病患儿,成为云南省第38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今年32岁的王先生是一名党员,目前在昭通威信县一社区当副书记,2012年,还在读书的王先生在一次无偿献血时,得知可以通过采集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当即就决定留下8毫升血样,从此正式成为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
2023年10月,王先生接到云南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告知他的造血干细胞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匹配成功,问他是否愿意捐献。因王先生不太清楚捐献流程,想到自己是家里的顶梁柱,王先生有点担心捐献会损伤身体,当他上网查询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后得知,捐献造血干细胞无损身体健康却能挽救血液病患者生命,并且非血缘关系的造血干细胞相合率极低,在了解了这些情况后,王先生深知配型成功对患者的意义,便欣然同意了捐献。“听说受捐者是一名七岁男孩,和我儿子差不多大,觉得这次捐献就更有意义,我也是一个儿子的父亲,能深刻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我要克服一切困难,一定要尽力帮助对方,希望他能早日康复。”王先生说到。
当天,在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库云南分库相关工作人员和威信县红十字会人员的陪同下,王先生顺利捐献造血干细胞,他捐献的生命的“种子”第一时间被送往远方救助陌生男童,王先生表示,经过他的亲身经历,他知道捐献造血干细胞并不会损伤人体健康,他希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宣传普及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也呼吁更多爱心人士加入捐献志愿者队伍,为血液病患者和家庭带来新生的希望。
3次配型成功,3名不同的患者,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缘分?在非血缘人群中,配型成功的概率仅有约1/10万,而奇妙的是,来自云南昆明的蒋女士却三度和不同患者配型成功,但遗憾的是,第一次初筛后蒋女士未进入后续配型检测环节。第二次配型成功时,刚好碰上蒋女士坐月子无法捐献,5月22日,在第三次配型成功后,昆明蒋女士终于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采集,去以挽救一位素昧平生的血液病患者的生命。终于圆了造血干细胞捐献梦,蒋女士也成为了云南省第38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蒋女士是一名非常有主见有爱心的姑娘,今年37岁的她早在十多年前就加入了中华骨髓库,2012年,刚参加工作不久的蒋女士便找到中华骨髓库云南分库,并主动要求加入中华骨髓库,“那时我还在读书,有次偶然的机会,我在电视上看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挽救白血病患者生命,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便萌生了成为中华骨髓库志愿者的想法。就一直多方打听想加入中华骨髓库,直到工作,才找到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地点,就主动找到入库点留取血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蒋女士回忆到。
而在这入库期间,蒋女士曾经三次与患者初筛配型成功,但遗憾的是,前两次都因种种原因未能捐献成功。2023年5月,云南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第三次联系蒋女士确认她的捐献意愿,蒋女士当即答应下来,几年来,她一直在等待,从未想过放弃。
这一次,蒋女士终于完成了初筛、再动员、高分辨、体检等捐献前的准备工作。但因对方患者的病情反复,从得知初配成功,到完成捐献,又时隔近一年。“因等待的过程很漫长,真怕又一次错过,好在这次有了好结果!”蒋女士躺在采集床上,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尽管素未谋面,也不知道对方是谁,但能够帮助他早日远离病痛,恢复健康,我非常高兴。”当天,蒋女士这份饱含爱心和祝福的“生命种子”将由专人运送至患者所在医院,点燃患者生命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