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活动 >> 其他 >> 正文
思茅区红十字会 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来源:  作者:  编辑:思茅区  日期:2024-01-18  点击率:126  [关闭]
摘要:

引题:

关键字:

普洱市思茅区红十字会

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2023年,思茅区红十字会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普洱市红十字会的指导帮助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十字事业发展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主责主业、提升服务质效,充分发挥红十字会作为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助手和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现将一年来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政治引领,筑牢红十字之魂

始终坚持以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航定向,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红十字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一是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组织开展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8次,集中例会学习24次,领导班子到挂钩村、联系支部讲党课4场次,通过“例会集中学”、“红会业务我来讲”等线下集中学和云岭先锋、学习强国、干部在线教育等线上学相结合,不断提升红会党员干部理论修养。二是进一步规范“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等制度,切实做到抓在经常严在日常。已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0次,召开党员大会3次,书记讲党课4次,观看电影党课《落地生根》1次,参加红色革命烈士缅怀纪念1次,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凝聚共识。三是压紧压实管党治会政治责任,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持续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召开党风廉政专题会议2次,开展廉政集体谈话2次,观看警示教育片5次,签订廉政承诺5份,排查廉政风险17个,制定措施27条。扎实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以作风大转变、能力大提升、工作大落实推进区红十字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四是牢牢守住意识形态“主阵地”。强化政治学习和理论武装,树牢意识形态“一盘棋”思想。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定期进行意识形态风险研判,针对查找的问题漏洞,对存在的网络安全问题进行整改,把住意识形态主动权。注重宣传导向,严把信息关,落实审核制度,唱响主旋律,营造风清气正的舆论环境。

(二)抓牢主责主业,勇当红十字之责

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红十字“三救三献”主责主业,认真履行红十字人道主义职能。一是扎实推进应急救护知识培训。助力“健康思茅”建设,推进应急救护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五进”活动,完成公众培训97 15048人(其中学校186743人,机关事业单位243399人,社区262290人,企业13919人,乡村161697人),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救互救能力。探索应急救护培训新模式,指导思茅区博爱应急救护培训中心发挥民办非企业的作用,推动应急救护培训在交通、教育、供电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人群有新突破,完成初级救护员持证培训19759人。盘活资源,建立在册师资库,强化师资能力提升,安排2人参加全省应急救护师资复训暨国际急救认证师资提高班、1人参加全省红十字会应急救护技能大赛暨全面选拔赛。二是有效开展防灾减灾工作。积极融入全区应急工作大局,修订完善思茅区红十字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方案。组织中国茶城红十字会志愿服务应急救援队参加自然灾害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培训和演练3次,1名同志参加了中国红十字救援(云南)培训暨综合演练,不断提升队伍应急救援能力。深入社区、学校开展灾后自救、防灾避险及防疫防病知识普及活动23场次,不断增强群众性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三是逐步提升人道动员能力。开展“红十字生命健康”助医活动,协同完成儿童先心病筛查260人,帮助5名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白血病患儿、先心病患儿申请小天使基金”“天使阳光基金项目救助,已获批1户,救助资金3万元。推进“互联网+人道资源动员”助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共接受社会捐赠款物价值843万余元,覆盖医、学、残、老、孤、困等多领域人群的救助帮扶。特别是“5.8人道公益”,结合教育补短板和滞约社区发展瓶颈等实际情况,与区教体局、区社区管理服务中心联合发起“助学逐梦”、“让我们一起来做社区共享发展小伙伴”一起捐,共筹款41.48万元,排全省129个县(区)第15位,创历史新高。四是“三献”工作取得新进展。以“5.8世界红十字日”、“世界献血日”“博爱周”等节点为契机,通过印发宣传折页、摆放展板海报、微信公众号等线上线下方式开展宣传活动,深入乡(镇、街道)开展“三献”宣传7场次,组织1次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活动、1次“世界骨髓捐献者”宣传纪念活动,不断提高群众对“三献”工作的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率。今年新增造血干细胞采集入库89份,新增人体器官捐献登记志愿者152人,累计参与人体器官组织、协调、见证捐献3例。

(三)推进深化改革,夯实红十字之基

始终坚定不移推进红十字会改革方案落实,在夯实上健全健好。一是逐步理顺理事会决策、执行会执行、监事会监督的红十字会新型治理模式,制定《思茅区红十字会监事会工作规则(试行)》、《思茅区红十字会监事会监督办法(试行)》,充分发挥监事会内部监督作用。二是打造“群众身边的红十字会”,新增红十字基层组织14个,新发展团体会员单位1家、新增会员516名,发展注册志愿者132人,不断推进红十字组织向乡村、社区、学校、医院等延伸,切实打通红十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三是加强内部管理,抓住捐赠资金管理、信息公开、内部监督等关键环节,及时补齐短板弱项,健全完善制度机制,委托第三方对近年捐赠资金审计,启用红十字系统透明指数平台完善信息公开,每季度定期公开捐赠物资、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四)扩大社会宣传,增强红十字公信力

始终大力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讲好红十字故事,传播红十字声音。一是多角度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利用红十字博爱周、世界献血者日、世界急救日等特殊节点开展主题活动,结合“五进”应急救护培训“逢训必讲”,广泛宣传红十字运动、生命健康、“三救三献”等知识,不断扩大红十字事业影响力和覆盖面。二是把握正确宣传舆论导向,坚持建好用好红十字系统信息公开(红透指数)和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加大阵地宣传、主题宣传、典型宣传、讲好红十字故事,让红十字先进典型不断涌现,辖区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汪鹏被评为“普洱好人”、茶城红十字志愿服务总队(茶城阳光救援队)获集体铜蒲公英徽章。

二、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尚未完全顺理,红十字基层组织建设基础薄弱;

(二)人道资源动员能力不足,整体救助实力不强;(三)自身能力建设不足,干部队伍思想作风、能

力素质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有差距;

(四)治理结构和监督体系不健全,社会影响力和人道助手作用发挥不好,宣传和舆论引导能力急需增强。

三、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思茅区红十字将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准确把握新形势、新要求,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以聚力推动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主为线,以强基础、抓重点、创品牌、提质效为抓手,认真履职尽责,主动思变求变,发挥好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助手和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一)加强政治引领。始终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始终拥护“两个确立”,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作风效能革命落脚到破解新时代红十字事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把发展中存在的困难问题摸清楚、把面临的风险挑战分析透、把改进工作的方法路径找准谋实,真心关爱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发挥好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助手和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二)聚焦主责推动核心业务再上新台阶。一是加大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力度,助力健康思茅建设。持续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培训工作,增强群众自救互救意识,提高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普及率,弘扬“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社会风尚。二是要在强化“生命接力”品牌,发挥“红会所能”上见实效。大力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开展“生命教育,人道伴行”活动,积极推动造血干细胞捐献、无偿献血、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引导公众正确认识生命过程和意义,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保护生命。三是着力加强宣传和筹资。将筹资工作由线下有序过度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做好互联网动员筹资工作的学习、应用、动员,推动互联网“指尖公益”,形成“人人公益”良好局面。线下探索与社会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等联合开展公益项目,广泛筹集社会资金和物资,做到坚持依法募捐,坚持维护红十字会声誉和品牌、坚持有利于群众、坚持有利于救助。四是深入推进改革任务,在抓落实上出实招。要根据《思茅区红十字会改革方案》相关要求,进一步深化红十字会改革工作,在基层建设、阵地建设、宣传文化建设、志愿队伍建设等方面发力,推进改革任务落地见效。

(三)找准定位在服务大局中有新作为。立足“党政所需、群众所盼、红会所能”,围绕中心工作、重点项目、重大活动,开展卓有成效的志愿服务活动,打造红十字特色志愿服务新品牌。充分运用好红十字“公开募捐资格”和“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两张牌,在助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展现新作为。

(四)提升红十字文化传播和公信力。一是充分运用好红十字系统透明指明平台,挖掘红十字先进典型,把真实感人的红十字好故事展现给社会,传播正能量,激励更多人参与、支持、关心红十字事业。二是利用“5·8”红十字博爱周、世界艾滋病日、世界志愿者日、世界献血日、防灾减灾日等特定节日、纪念日,开展宣传,营造氛围,提升红十字会的知晓率。三是紧扣高效规范、公开透明,抓牢捐赠管理、信息公开、内外监督等关键环节强化自身建设,提升红十字会公信力。

 

 

 

                   

作者:
编辑:思茅区
上一篇:“三个聚焦”促红十字工作见实效
下一篇:区红十字会看望慰问困难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