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仙,女,1989年出生。201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从医生朋友那里得知了造血干细胞的事儿,并对捐献的整个流程、其中的科学依据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当下的她心里立刻冒出一个想法: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随即便在施甸登记入库。2023年2月,34岁的她成功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
“生活中,由于大多数人缺乏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认识,让很多人误认为捐献造血干细胞是‘抽骨髓’,导致这部分人群对捐献有畏惧感,但其实整个过程跟平时的抽血一样,只是采集血液里需要的成分,再把剩余血液全部输回供者体内。”李华仙说道。
2022年4月,她第一次接到红十字会的电话,在得知自己与一名患者初配成功时,李华仙非常激动,为了能够让自己符合捐献条件,她开始调整作息时间,坚持早睡早起,加强锻炼,尽可能不让自己生病,积极配合做进一步的高分辨配型和体检。
所有检查都通过后,2023年2月,李华仙在爱人的陪同下,前往昆明指定的医院进行常规体检,并在捐献前三天每天注射两针动员剂,加速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生成并释放到外周血中,使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快速增加以便采集。注射动员剂期间,她全身酸疼,没有力气,但她没有丝毫的畏惧,反倒期待着这份“生命的种子”为那名血液病患者带去重生的希望。2月14日,经过2个多小时的采集,李华仙成功捐献了180ml造血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的配型很难成功,我就想着如果能通过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拯救到一个生命、一个家庭,那简直是我人生中太有意义的一件事儿了!”她深知伸出援手对挽救一个生命的重要性。虽然非血缘关系匹配概率很低,但是多一个人成为志愿者就给患者多一分希望。
在与李华仙交谈的过程中,能很明显的感受到她是一个率真爽朗、积极向上的人。她想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告诉大家捐献造血干细胞并不可怕,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大家庭中,为更多血液病患者送去生的希望。
(供稿 酒房乡陈月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