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提高民众在突发事件中的自救互救能力、防灾避险知识,有效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推进健康曲靖建设,进一步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曲靖红十字会应急救护教研中心8月11日开展第8期红十字救护员(周末)培训班。
在实践操作演练环节,利用模拟人与学员们积极互动,现场演示了心肺复苏、AED的使用方法、如何止血包扎及气道异物梗阻急救的步骤。结合急救教具就急救技能操作部位、手法、力度、要领等进行了示范。“体验+互动+考核”干货满满的沉浸式教学模式,让参训人员受益匪浅。
教研中心坚持“以考促学,以证促练”的培训理念,采取理论考试和一对一操作考试模式,充分激发学员学习动力,确保培训取得实效,合格学员将取得“红十字救护员证”。
此次培训活动达到了应急救护技能培训的预期目标,全体学员全部通过考核,营造了“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良好氛围。
培训结束,学员们表示对本次课程的学习,让自己学会了如何进行紧急救护,进一步提高了自身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能更好地运用这些急救知识来应对突发事件。
什么是心源性猝死?
心源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也称心脏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骤然丧失为特征、由心脏原因引起的自然死亡,死亡的时间与形式都在意料之外,是心血管疾病最常见、最凶险的死亡原因。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是心源性猝死的直接原因。
心脏骤停超过4分钟,脑组织会发生永久性损害。心脏骤停发生后的1分钟内,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CPR)和运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开展急救,抢救成功率可达90% ;每延误1分钟成功率下降10%,如果超过10分钟才开始抢救,患者的死亡率几乎为100%。
心脏就像一间“两室两厅”房子,房间里有四扇门、墙壁、水管,铺设了电线。心脏中,门就是瓣膜,墙壁是心肌,水管是血管,电线则是心电传导系统。如果门出现问题,心脏会发生瓣膜性疾病;墙壁有洞,心脏会出现房间隔/室间隔缺损;墙壁太厚,会发生“肥厚型心肌病”;如果墙壁把门堵住了,就会影响血液流动;如果水管突然堵了,会引发心电传导异常,甚至出现室颤(恶性心律失常)。以上问题都有可能引发心脏骤停,甚至猝死。
心脏骤停的施救
1.识别猝死:一旦遇到有人倒地,首先应在确保现场安全或者将病人移至安全地点前提下,判断是否为心脏骤停,记住三无:也就是无意识、无呼吸或者只有喘息,无脉搏(不是必须)。
2. 启动急救系统:呼叫周围人帮忙,同时拨打急救电话,获取AED等启动急救系统。
3. 胸外按压:心脏胸外按压最重要,至少100次/分,不超过120次/分,按压深度至少5-6cm。
4. 检查和开放气道:仰头抬颌法,如果怀疑颈椎受伤,应采取双手推举下颌法。
5. 口对口人工呼吸:每按压30次胸外按压进行人工呼吸2次。
6. 尽早实施心脏除颤(A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