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博爱家园项目,为群众修建了一大批逃生避难广场、社区活动室、逃生路、饮水工程,开展了社区防灾减灾和产业培训,发展了一批基层红十字志愿者,成立了基层红十字志愿服务小组,支持了一大批优势产业,为群众增收致富打下了坚实基础...”鲁甸县红十字会负责人在全国县级红十字工作暨“博爱家园”助力乡村振兴现场会上介绍到。
一批批以“防灾减灾、健康促进、生计发展、人道传播”为主要内容的“博爱家园”遍布云岭大地,成为推动红十字会“三救”核心业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民生项目。站在年末,回望2023年的应急救援、应急救护、人道救助工作,云南省红十字会把省委省政府部署什么、强调什么,作为抓工作的基本遵循,主动融入党委、政府工作大局,稳扎稳打做好“三救”工作,在满足人民群众需要和期盼上贡献红十字力量。
以制度促规范,省红十字会完善了《重特大地震灾害应急处置工作方案》、救灾救助物资储备、分配管理制度和办法,制定了重特大地震灾害123快速响应机制。在演练中锻炼队伍提高救援能力,组织队员、携带装备先参加了“应急使命·2023”高山峡谷地区地震灾害空地一体化联合救援演习任务,这次演习由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中国红十字会总会领导对云南省红十字救援队的专业水准给予高度评价;其次,参加了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举办的2023年西南协作区(西南5省)综合演练,以及中国红十字救援队(新疆)等多次演练。关键时刻显身手,危难面前勇担当。当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省红十字会勇于担当,先后组织红十字救援力量参与了“5·02”隆阳地震灾害、“6·01”彝良洪涝灾害和“7·28”盈江泥石流灾害救援工作,及时调拨救援物资驰援灾区,帮助受灾群众渡过应急难关。
甘肃省积石山县地震发生后,省红十字会认真落实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省委省政府相关工作要求,第一时间向甘肃省红十字会汇款10万元人民币,及时调拨800张折叠床,支援地震灾区红十字会开展应急救灾救援,抽调12名队员组成中国红十字(云南)大众卫生救援队,携带210套拼装式救灾卫生厕所及帐篷、挖掘机、叉车、折叠床等救援设备和物资火速赶赴灾区开展救援。截至12月27日,救援队进驻甘肃、青海地震灾区工作6天,共计开展卫生厕所选址22次,完成卫生厕所搭建100个,为5000余名群众解决日常如厕的困难;开展健康知识宣传9次,发放卫生健康宣传画350余份,受益群众近600人;与此同时,还为循化县和化隆县分别提供32个和12个卫生厕所,并指导当地群众进行搭建;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昆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贝泰妮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爱心企业和社会爱心人士纷纷向灾区人民捐款捐物,省红十字会第一时间把16.17万元捐赠资金和价值478.51万元的药品、物资调拨给甘肃和青海省。中国红十字(云南)大众卫生救援队过硬的救援能力,给灾区群众带来了温暖,给抗震救灾工作提供了坚强保障,展现了全省红十字系统干部职工风采。
完成了总会支持的10个“博爱家园”项目,持续推进香港红会支持的14个“博爱家园”项目,启动了省红十字会自筹资金实施的6个“博爱家园”项目。通过实施项目,在农村社区建设防灾减灾基础设施,设立生计金,建立红十字基层组织和志愿者队伍,普及防灾减灾、自救互救、逃生避险、卫生健康等知识,传播“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形成自助互助新风尚,增强社区韧性和可持续发展。
结合本省需求,省红十字会加强全省救护师资队伍建设,开展了2期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培训复训班暨国际急救认证师资提高班,共培训国际急救认证师资100人,推动应急救护培训国家标准认证、国际认证,提升规范化、国际化水平。成功承办以“生命教育,‘救’在身边”为主题的云南省红十字第二届应急救护技能大赛(选拔赛),规范了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实操技术的统一。认真落实省政府工作要求,在“七下八上”的防汛关键期,重点针对一线救灾救援人员、高校学生、社区群众等人群,积极开展“防汛防溺水救援救护培训”专项行动,到10月31日,省本级共开展105期培训,受益群众达25925人次。组织5名精干队员参加第七届全国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中荣获5个奖项,获团体三等奖,是省红十字会组队参加全国应急救护大赛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积极探索应急救护宣传普及新方式,组织应急救护培训师资和志愿者深入昆明市内社区、公园、广场、商圈等群众聚集区,探索尝试以“急救铺子”“急救地摊”等社会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以“生命守护·‘救’在身边”为主题的系列应急救护知识、技能宣传普及培训活动,受到广大社会群众的广泛欢迎和一致好评。2023年,云南省应急救护共培训师资707人,普及培训2097475人次,这两项在全国位居前列,为铸牢云南公共健康安全体系,助力“健康云南”建设添了砖加了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