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活动 >> 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 >> 正文
百年后继续做“老师” :80后女教授登记遗体捐献意愿
来源:  作者:  编辑:会泽县  日期:2024-11-26  点击率:84  [关闭]
摘要:

引题:

关键字:


“我爱教师这个职业,希望百年后继续做一名老师!”近日,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晶教授预约登记遗体捐献,计划百年后将遗体定向捐献给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部用于科研和医学教学,成为一名“大体老师”。

descript

▲张晶的遗体捐献登记表

“大体老师”是医学界对遗体捐献志愿者的尊称,遗体会被制成标本供医学生学习,标本会因各种原因损耗,及时补充标本对医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有这个想法很多年了!”张晶讲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已有18年,她曾认为死亡很遥远,直到7年前在讲授“正确看待生与死”一章时,学生问张晶在死前她会做哪些准备,她才开始认真思考死亡来临时的选择。得知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实验中心主任陈训威选择成为一名遗体捐献志愿者后,她看见了一种不同的选择。

descript

▲张晶老师在课堂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大体老师”,张晶前往学校医学标本陈列厅,正巧碰见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标本学习《系统解剖学》,并且跟着上完了一节课。“陈列厅内64面展柜里的有关人体器官、组织的标本,让我感受到‘无言良师’的力量。”张晶被这种力量感染,产生了加入其中的想法。

在完成《思想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任务后,她了解到武汉市红十字会可以登记遗体捐献意愿,当即就预约5月17日前去办理登记手续。“今天实现了一个心愿!”来到武汉市红十字会,她意识到,这里正是她小时候生活的地方。她在汉口出生、在武昌上学、于青山工作,那天的路线正好是青山——汉口——武昌——青山,“就像生命的轮回一样,很奇妙!”张晶感叹道。“做一件对社会有价值的事并从中收获快乐”是张晶的初心,她表示,“生”不由自己掌控,“死”却能由自己选择。为了给有相同想法的人提供信息渠道,她将此事发在了朋友圈,收获上百条点赞,人们纷纷在评论区赞扬她。“和之前没什么不同,并且我会更珍惜每天的生活!”张晶在登记后表示,和往日一样,工作日带研究生、做研究,周末尝试新鲜事物,闲暇时则去派出所为周边居民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和援助。

descript

▲张晶在红十字会接受初级救护员培训

据了解,张晶在武汉科技大学主持建设的《思想道德与法治》线上课程,目前已被评为湖北省“一流”课程。法学专业出身的她,结合学生诉求,在学校开设了《婚姻家庭法》线上线下课程,两门课选课量超15万,她连续三年联合其他老师开设“法律讲堂”,为学生普法。

来源: 极目新闻

作者:
编辑:会泽县
上一篇:生命接力 大爱传递
下一篇:会泽县举办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宣传季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