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其他 >> 正文
州红十字会“五举措”奏响民族团结“和谐曲”
来源:大理州红十字会  作者:  编辑:鹤庆县  日期:2023-12-15  点击率:25  [关闭]
摘要:

引题:

关键字:

州红十字会“五举措”奏响民族团结“和谐曲”
通讯员 杨琴珍

今年以来,大理州红十字会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融入各项工作中,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强化宣传引导,凝聚民族团结共识

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州红十字会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组织专题学习研讨,对全系统干部职工进行培训。邀请州委党校老师专题辅导。组织党员及干部职工到洱源县三营镇郑家庄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党日活动,实地参观和感受该村汉、白、藏、彝、傣、纳西、傈僳7个民族不分你我、互帮互助、宽厚谦让、齐心协力、相濡以沫、和谐发展、团结共进情况。到剑川开展红色教育并参观国家方志馆南方丝绸之路分馆,铸牢党员干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多措并举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依托红十字会微信公众号和开展志愿服务开展宣传,深入剑川、洱源的挂钩村和兴盛社区,宣传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政策法规,使“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思想深深扎根于各族群众心中,引领广大群众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弘扬人道精神,促进民心相通

大力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开展“救”在身边活动,把传播人道精神、促进民族团结融入“三救三献”和人道资源动员工作中,以“改善最易受损害群体境况”为己任,以应急救护为抓手,深入到全州特别是民族地区学校、社区、农村等讲授红十字会基本知识,传播人道精神,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培训,普及心肺复苏、外伤救护、常见急症处理、防灾避险知识与自救互救技能,培训初级救护员4415人,普及培训14.82万人次。培训采取讲故事,大家参与操作等方式进行。通过媒体广泛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和器官捐献、爱心捐赠救助等感人事迹,产生良好社会影响,弘扬社会正能量。红十字故事曾被人民网、新华网及省、州媒体宣传报道,对各族群众尤其是少数民族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社会文明新风尚产生良好影响。

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建立群众连心桥

红十字会是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州红十字会全力抓基层组织建设。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下,通过党建引领、集中发力、因地制宜,夯实了事业发展基础。目前,全州共建成红十字会基层组织197个,实现了11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基层红十字会全覆盖,并向村(社区)、机关、事业单位推进,累计发展会员1.68万人、注册志愿者3648人,建立志愿服务队71支。9月底,云南省县级红十字会工作暨“博爱家园”项目现场会在我州召开,州红十字会在会上作了工作经验交流,与会人员还到漾濞县、大理市实地考察基层组织建设情况,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得到省红十字会和各地州红十字会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拓展人道救助,温暖各族群众

积极筹集款物,开展救灾救助。全系统筹集捐赠款物3665.58万元,用于帮扶最易受损群体和助力乡村振兴。充分抓住“5·8人道公益日”“99公益日”开展网络筹款,36万余人次参与,共筹集捐款789万元。打造“博爱大理行”品牌,用于开展“博爱送万家”救助困难群体和“绿美家乡”建设,让困难群众尤其是少数民族群众感受到温暖。开展“先心病救治项目”,邀请上海专家到我州筛查患儿168人,27名符合手术条件的患儿分期分批到上海免费治疗。争取“小天使基金”共36万元,救助12名白血病患儿,投入170余万元开展助学、助困2.7万人。不断拓展人道救助范围,解决困难群众尤其少数民族的实际困难,让各民族群众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社会各界的关爱。

实施博爱家园,助力乡村振兴

大理州共实施“博爱家园”项目26个,投入资金约1040万元。漾濞县淮安村博爱家园项目,投入捐款45万元建设了避难场所,平时是群众休闲活动的广场。每天傍晚,村民汇聚在广场上闲谈、跳广场舞,组织村BA篮球赛。项目还开展了群众防灾减灾和素质提升等培训。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援助我州项目11个、香港红十字会援助项目7个,共计援助680万元。总会援助的11个项目还有生计金效力发挥。149万元的生计金,先后3-6轮滚动借给困难家庭使用发展产业,受益农户达451户,解决了当地贫困群众的燃眉之急,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博爱家园项目开展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防灾备险知识、健康促进知识、红十字运动知识宣传培训,转变了群众的观念,推动社区治理、促进社区发展,有效助力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进步。

作者:
编辑:鹤庆县
上一篇:《一个人的篮球队》看哭无数人:善良的生命,永不过期
下一篇:大理州红十字会以党建引领“六着力”促发展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