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业务活动 >> 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 >> 正文
漳州小伙生命尽头捐献遗体和角膜,一场生命的接力与延续......
来源:个旧市红十字会  作者:  编辑:个旧市  日期:2024-02-22  点击率:46  [关闭]
摘要:

引题:

关键字:

漳州小伙生命尽头捐献遗体和角膜,一场生命的接力与延续......

时间:2024-01-29

1月21日凌晨3时许,福建省芗城区永鸿国际城27岁脑瘫患者林荷丹在父亲林炳辉怀里平静而安详地离开人世。悲痛之下,林炳辉夫妇做出决定,让儿子以另一种方式继续“活”在这个世界。

治愈心灵的色调

1月17日,林荷丹生命体征微弱,在医院进行紧急抢救。经过一系列治疗,医生确诊为脑瘫并发症。早年,林炳辉父母便通过电视、报纸等渠道了解到,捐献遗体、器官能让孩子的生命得到“另一种延续”。收到儿子的病危通知书,林炳辉便把这个意愿表达给妻子,征求其同意。妻子也表示同意。于是,林炳辉联系了漳州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

由于脑瘫带来的心衰、肺衰等多功能的器官衰竭,不符合器官捐献的条件,但眼角膜和遗体可以进行捐献,夫妻俩便决定捐献眼角膜和遗体。“我儿子的眼睛又大又美,眼角膜捐献出去,不仅帮助了需要的人,同时也能够实现儿子的心愿,去看更多美好的世界。”林荷丹的母亲何玲哽咽道。

图片

▲林炳辉签署志愿捐献遗体登记表

音乐和旅行陪伴他度过27年

1997年7月7日,林荷丹呱呱坠地,全家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然而,4个月后,家人发现孩子有点不对劲,他软弱无力,对外界也似乎没多大反应。医院检查结果出来后,一家人犹如晴天霹雳:先天性脑瘫。但全家人都没有放弃。

林炳辉和何玲全心全意地照顾儿子,带着儿子四处求医治病,这一照顾便是27年。林炳辉年轻时喜爱吉他,没想到林荷丹也喜欢音乐,林炳辉会常在家里弹吉他、播放音乐CD。每当音乐响起,林荷丹的手也会跟着节拍舞动,林炳辉说:“儿子很喜欢我弹奏的曲子,特别喜欢——《天使的翅膀》,他听得很享受,能感受到音乐的美好。”

林荷丹很喜欢旅行,林炳辉便带着妻子儿子游览祖国的许多城市。在许多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前,留下珍贵的合影。回到家后,每逢电视上有旅行过的城市天气预报,林荷丹都会叫“爸”,林炳辉还会拿出旅行时的照片向他确认,林荷丹会说出,这是去过的哪座城市。林炳辉欣慰地说,他能感觉到林荷丹神情里流露出的自豪,“这也是儿子在告诉我,祖国的这个地方,我和你都去过!”林炳辉还会问儿子,这里没去过,我们下次去,好不好?林荷丹会说“好”。只要能出家门,林荷丹脸上都带着笑容,就这样,在林荷丹的轮椅和林炳辉的汽车上,林荷丹和父母足迹遍布了祖国大半个河山。

图片

▲林荷丹

成为大体老师,小爱转换为大爱

据何玲的挚友说:“这对父母太不容易,一年365天,父亲都抱着儿子睡觉。”这些年,林炳辉都舍不得让儿子自己睡,都是抱着儿子睡。这次遗体捐献后,林荷丹在学校里成为大体老师了,漳州卫生职业学院基础医学院副院长陈雅静说:“遗体捐献会让小爱变成大爱。父母对孩子的爱在捐献遗体后,会转变为大爱,是一种爱的延续。”

林炳辉表示,家里离学校很近,如果想儿子,也能进来看,“感觉他没有离开我们,只是换个方式,跟学校里的弟弟和妹妹们待在一起。”漳州市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说,林荷丹的眼角膜可以救助多位患者,他的遗体也将用于医学教学、科学研究,为我国的医疗事业作出贡献。

生命

不因死亡而终结

有爱就能得到延续和传承

让我们向林荷丹致敬

谢谢这位天使的到来

同时也向林炳辉夫妇致敬

是他们用大爱

诠释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

来源:漳州新闻网、闽南日报


作者:
编辑:个旧市
上一篇:“他心脏还在跳着……”
下一篇:《条例》实施后,通辽首例器官捐献,让3人“重启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