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在昆明一医院的血液科,来自云南保山的杨老师为一名血液病患者捐献了“生命的火种”——造血干细胞悬液。成为云南省第368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当天,带着他体温的“生命火种”被志愿者带走,并输入一名陌生血液病患者的体内,为素不相识的患者送上龙年春节的最好礼物和祝福。
1983年出生的杨老师是保山一所中学的高中教师,在大学学生物的杨老师了解到造血干细胞能挽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就一直想找机会加入中华骨髓库,2007年,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杨老师打电话给中华骨髓库云南分库咨询入库事宜,工作人员告知他,红十字会将在保山医专开展一场中华骨髓库志愿者入库活动,问清时间地点后,活动当天,杨老师专程去指定地方留下血样,选择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我当时就想,留下血样,万一哪天就能挽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呢!”杨老师回忆。这一晃,十六年过去了。2023年7月,杨老师接到省红十字会的电话,告知他的造血干细胞和一名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杨老师接到电话后非常高兴,他说“我接到这个电话后,既激动又惊喜,激动于静默于中华骨髓库16年的生命的种子终于被唤醒,高兴于我体内的一点点细胞就能挽救一条实实在在的生命!加入中华骨髓库的目的就是为了有机会救人,如今有这个机会了,我当然会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