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市红十字会2023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报告
摘要:
引题:
关键字:
一、部门概况
(一)部门机构设置、编制
安宁市红十字会为参公管理事业单位,共设置1个内设机构,即:办公室。
截止2023年末,安宁市红十字会核定事业编制数5个(管理),其中设常务副会长1名(正科级)、监事会专职副监事长1名(副科级);实际在职在编实有事业人员2人,单位无离休人员及退休人员。
(二)部门职能
安宁市红十字会是党领导下的群团组织,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是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助手和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红十字会致力于开展备灾救灾工作、对困难群众进行人道救助,广泛开展社会募捐等救助工作;做好国际红十字会运动等相关知识的宣传培训工作,积极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工作,以及推动无偿献血、人体器官捐献与造血干细胞捐献活动;建立健全各类红十字志愿服务组织,为社会各界参与志愿服务提供平台和渠道;建立健全红十字应急救援体系并承担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的重要活动应急救援工作。
(三)部门工作完成情况
1.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红十字基础。加快发展红十字会基层组织,2023年在各村(社区)成立红十字小组78个,实现安宁市范围内所有街道村(社区)红十字小组全覆盖,夯实了红十字基层组织,使红十字会能够更广泛地联系和服务基层群众。
2.持续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助力健康县城创建。充分发挥红十字会在应急救护培训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应急救护培训,让群众积极参与学习急救技能,不断提高各界群众自救互救能力和水平,助力安宁市健康县城建设。截止年末,开展救护员取证培训56期,救护员取证3028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性培训78期,培训人数20488人,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3.坚持以人为本,发挥红十字会在人道领域的桥梁纽带作用。一是持续开展救助工作,提升红十字会救助能力,2023年对全市范围内困境人群开展救助132人(户),救助金额53.14万元(含捐赠资金);二是全市公立学校博爱图书角全覆盖。完成博爱图书角第二期17所学校(园)图书配备,图书总价值14.80万元,为各学校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三是深入开展“博爱送万家”活动,为麻风病人、定点帮扶对象、人体器官捐献者家属、孤残儿童等群体开展慰问,开展慰问帮扶106人(户),物资价值3.03万元。
4.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发挥应急救援能力。共组织开展集训1次、为重点企业开展应急演练3次、参与安宁温泉马拉松及“建设更好水平的全国文明城市”暨全民健身龙山登高等全市大型活动现场应急救援保障6次,并在4.13温泉森林火灾扑救工作中为森林消防人员提供应急救援保障。
5.围绕红十字精神、核心业务及各项政策,充分利用世界红十字日、防震减灾日等重要纪念日积极开展宣传工作,讲好安宁红十字故事、传播安宁红十字声音,共组织开展“三献”捐献登记、救助政策等宣传活动。
6.积极开展募捐筹资工作。一是以“5.8世界红十字日”“9.9公益日”为契机,组织开展线上募捐筹资活动,动员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滇苗助学”等项目筹款,共汇集爱心善款29.08万元;二是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多方筹措款物,助力医院建设、助学助教、乡村振兴、森林防火等公益事业,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截止年末共筹集款物573.66万元;三是坚持“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严格执行信息公开制度,规范社会捐赠款物管理,做到捐赠信息按季度公开,通过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多渠道公开,增强红十字会透明度,提高红十字会公信力。
7.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发展注册318名志愿者,打造具有红十字特色的志愿服务队9支。全年常态化开展“螺蛳塘康复村帮扶计划”“送我回家”等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打造具有安宁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
8.推进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一是积极做好无偿献血宣传活动,推动安宁市无偿献血工作有序开展;二是认真做好造血干细胞捐赠宣传登记工作,完成登记205份;三是大力宣传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完成遗体捐献登记3人,人体器官捐献登记564人,并实现人体器官捐献1例。
(四)部门管理制度
一是根据财务工作需要,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并进行有效监管,我单位于2023年1月重新修订了《安宁市红十字会“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安宁市红十字会财务管理制度》(具体包括16项管理制度)、《安宁市红十字会滇苗助学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安宁市红十字会人道救助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其中根据单位实际情况修订了《资产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政府采购管理制度》、《仓库管理制度》等5个管理制度,新增了《票据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等9个与财务工作相关的管理制度,修订了《物资捐赠管理制度》,新增了《资金捐赠管理制度》和《捐赠信息公开制度》2个捐赠工作方面制度,形成制度汇编,为单位开展财务工作及财务管理提供了依据。二是根据单位实际情况,修订了《安宁市红十字会管理制度》(具体包括8项管理制度)、《安宁市红十字会辅助性岗位人员管理办法》、《安宁市红十字会志愿服务管理办法》、《安宁市红十字救援队管理办法》、《安宁市红十字救援队纪律制度》,加强执行单位单位日常管理。
通过修订完善管理制度,使我单位的部门预算管理工作有据可依,并按制度严格执行;按财政要求编报部门预算;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严格按照财务管理规定的开支范围和标准进行支出,不随意改变资金用途和规模;调整资金用途的严格按照程序报批后使用;严格控制“三公”经费;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要求加快支付进度;严格按照财政要求做好财务工作报告;按照部门决算要求编制部门决算报表、决算分析报告、决算编制说明。
(五)部门资金来源及使用情况
安宁市红十字会为参公管理事业单位,全部收支来源于本级财政拨款。2023年收入合计139.16万元,其中基本支出121.93万元,项目支出17.23万元,根据财政局要求,我单位专款专用,严格按照资金支出范围进行管理使用。
(六)政府采购情况
2023年政府采购预算1,500.00元,实际采购支出1,498.00元,用于采购复印纸支出。
(七)固定资产情况
2023年我单位重新修订完善了《资产管理制度》,制度从管理部门及其职责、固定资产范围、固定资产配置、使用、盘点、维修、处置管理等方面对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作了明确规定,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资产管理意识,始终将资产管理工作贯穿于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
截止2023年年末,固定资产总额(账面净值)15.97万元,无新购入固定资产,无报废处置固定资产。
二、绩效目标
(一)部门总目标
根据预算绩效管理的规定,为确保2023年预算绩效目标完整,具有可操作性,我单位根据2023年工作任务制定了项目绩效目标,根据项目开展计划制定了部门总目标。
本年度总体目标设置为:充分发挥红十字会作为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助手和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保障市红十字会及各街道红十字分会正常运转;积极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建立健全红十字会应急救援体系,以及推动无偿献血、人体器官捐献与造血干细胞捐献活动,保护人民生命和健康;对安宁市困境人群开展救助,推动红十字会救助政策落地落实;积极做好红十字志愿服务、募捐筹资、宣传动员等工作,发扬红十字会“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提高红十字会的认可度和公信力。
(二)部门项目具体计划目标
1.公益性救护培训项目经费:推动全市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发展,扩大应急救护培训覆盖面,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大众急救知识普及活动,让社会公众了解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过工作并积极参与,不断提高各界群众自救互救能力和水平,本年度内完成应急救护员培训500人,开展公益性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培训2000人,推进健康县城创建。
2.组织宣传活动或公益活动,推动红十字事业发展;完善机构设置,发展基层组织并开展工作;积极发展志愿者及开展志愿者服务工作,提高志愿工作能力;聘期法律顾问;积极开展社会募捐和接收社会捐赠,并委托法律咨询对相关事项进行审核;积极宣传无偿献血、人体器官捐献、遗体捐献工作相关政策;完成上年度财务收支审计;使用劳务派遣人员,按时支付管理费。
3.安宁市城镇低收入群体救助帮扶专项资金人道救助经费:参与推动完善安宁市城镇低收入群体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对安宁市城镇因自然灾害或突发意外伤害、患重大疾病而无力支付医疗费用、器官捐献、遗体捐献、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家属、红十字会会员、会员单位、爱心捐赠企业及人士,有红十字会认定的一星级及以上星级志愿者给予人道救助。
三、评价思路和过程
(一)评价思路
通过集体讨论确定单位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年末通过工作开展情况,分析各项目的绩效目标及完成情况,确定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的评价重点,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二)评价目的
通过开展绩效评价,确定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及年度目标完成情况,评估资金使用效益,找出预算绩效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为今后我单位资金使用方向提供依据,从而规范资金使用流程,使我单位资源配置更合理性,资金的使用效益得到有效提高。
(三)评价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安宁市红十字会预算管理制度》、《安宁市红十字会预算绩效管理制度》、2023年度部门预算批复及各项资金管理制度,结合2023年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价。
(四)评价对象及评价时段
评价对象:安宁市红十字会2023年整体工作完成情况,2023年特定目标类项目
评价时段: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
四、评价结论和绩效分析
(一)评价结论
1.评价结论
2023年,我单位我单位认真严格落实了市委市政府各项任务要求,加强财政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根据要求,我单位对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设定、资金管理、资金使用、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取得的效益等方面入手,通过本次部门整体支出及项目绩效自评,未发现违规使用资金等情况。我单位严格资金使用审批制度,加强资金管理使用。按文件要求使用资金,将项目资金列入相应的预算科目核算,并按申请计划使用资金,年初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较好,自评结果为“优”。
2.主要绩效
针对红十字会开展的公益性救护培训、人道救助、救援队建设、志愿服务、宣传、无偿献血、器官和遗体捐献、基础组织建设、募捐筹资等工作目标,在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时效指标、成本指标、社会效益指标、可持续性影响指标、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方面的绩效评价。
(二)具体绩效分析
1.绩效目标管理(10分)。
根据单位职能职责及中长期规划目标任务,结合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和计划设定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绩效目标可行、完整、合理,具有明确性,自评分10分。
2.部门职能职责(10分)。
单位整体支出绩效严格按照单位职能职责设置,设定具有相关的依据,设置的目标与红十字业务工作密切相关,自评分10分。
3.预算配置(10分)。
2023年预算资金中基本支出严格按照单位实有在职在编人数进行编制,运转类公用经费按照财政局预算标准核定,并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变动率;项目经费紧紧围绕单位中心工作任务,预算依据充分,有相关的文件规定及管理制度,突出重点工作,保证重点项目,兼顾一般项目,预算编制具有合理性,自评分10分。
4.预算执行(9分)。
2023年经费支出严格按照财政预算批复执行,保证预算完成率和支出进度,调整项目经费报请市政府同意后进行;严格控制“三公”经费预算及政府采购执行率,确保预算执行高效、有序,自评分9分。
5.预算管理(9分)。
为保障单位资金合法、合规使用,安宁市红十字会制定了《安宁市红十字会“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安宁市红十字会财务管理制度》(具体包括16项管理制度),确保预算资金高效使用;2023年资金支出手续齐全、程序完善,符合财经法规要求;单位资金使用由监事会进行全程监督,并按照财政局要求将预算、决算向社会公开,接收监督,自评分8.5分。
6.资产管理(2分)。
为加强单位资产管理,制定了资产管理相关制度并遵照执行,根据资产盘点情况,单位无盘亏、闲置资产,资产使用率高,自评分2分。
7.履职履责(30分)。
2023年单位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结合上级下达的指标任务及年初设定的绩效目标开展。截止年末,有效完成了考核任务目标,自评分30分。
8.效果效益(20分)。
红十字会开展应急救护培训、人道救助、救援保障、志愿服务、“三献”宣传登记、募捐筹资等重点工作任务,都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可持续性影响,提高了红十字会的影响力、公信力,服务对象对红十字会工作基本满意,自评分18分。
五、主要经验做法
1.确定年初目标,细化预算编制工作。以年度工作任务目标为基础,严格按照预算编制的相关要求,细化并落实单位计划目标,全面编制预算,尽可能的细化经费预算,进一步提高编制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准确性,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为进一步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强化支出责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按照市财政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了预算支出绩效自评工作。单位领导高度重视,积极部署,统筹安排,明确绩效评价工作人员,财务人员牵头其他工作人员参与,环节分解,任务到人,责任到人,限时完成,狠抓落实。
3.根据财政要求进一步完善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监管力度,确保各项目的顺利实施,保证了预算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合理、合法、合规,能更好的贯彻落实预算法、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六、存在的问题
1.开展人道救助工作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救援队建设,救援能力的提升、“三献”工作宣传登记等方面与省、昆明市的要求还存在差距;
2.绩效评价质量不高,项目支出评价指标体系不够完善,部分绩效指标设置不够科学合理,项目执行台账资料不齐全,档案管理不规范,给考核评价及评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3.项目预算及自评工作不够精准,各项目相关制度还不够完善,统筹协调不够,各项目负责同志对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的认识不够深刻,不能及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七、改进措施及建议
1.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红十字会救助能力和服务水平,完善救助体系,加大城镇低收入群体救助帮扶力度,加强人道救助的专业化、精准化;
2.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对各项目负责同志的宣传培训,提高预算绩效意识,并通过不断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完善单位预算指标,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严谨性;
3.完善单位管理制度,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督促落实,确保项目落地见效,进一步加快支付进度,加强资金使用效率,重视预算中项目绩效目标及整体目标的设立,科学合理编制预算,细化预算执行,及时发现预算执行中与绩效目标偏离情况并及时纠正。
(一)部门机构设置、编制
安宁市红十字会为参公管理事业单位,共设置1个内设机构,即:办公室。
截止2023年末,安宁市红十字会核定事业编制数5个(管理),其中设常务副会长1名(正科级)、监事会专职副监事长1名(副科级);实际在职在编实有事业人员2人,单位无离休人员及退休人员。
(二)部门职能
安宁市红十字会是党领导下的群团组织,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是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助手和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红十字会致力于开展备灾救灾工作、对困难群众进行人道救助,广泛开展社会募捐等救助工作;做好国际红十字会运动等相关知识的宣传培训工作,积极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工作,以及推动无偿献血、人体器官捐献与造血干细胞捐献活动;建立健全各类红十字志愿服务组织,为社会各界参与志愿服务提供平台和渠道;建立健全红十字应急救援体系并承担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的重要活动应急救援工作。
(三)部门工作完成情况
1.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红十字基础。加快发展红十字会基层组织,2023年在各村(社区)成立红十字小组78个,实现安宁市范围内所有街道村(社区)红十字小组全覆盖,夯实了红十字基层组织,使红十字会能够更广泛地联系和服务基层群众。
2.持续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助力健康县城创建。充分发挥红十字会在应急救护培训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应急救护培训,让群众积极参与学习急救技能,不断提高各界群众自救互救能力和水平,助力安宁市健康县城建设。截止年末,开展救护员取证培训56期,救护员取证3028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性培训78期,培训人数20488人,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3.坚持以人为本,发挥红十字会在人道领域的桥梁纽带作用。一是持续开展救助工作,提升红十字会救助能力,2023年对全市范围内困境人群开展救助132人(户),救助金额53.14万元(含捐赠资金);二是全市公立学校博爱图书角全覆盖。完成博爱图书角第二期17所学校(园)图书配备,图书总价值14.80万元,为各学校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三是深入开展“博爱送万家”活动,为麻风病人、定点帮扶对象、人体器官捐献者家属、孤残儿童等群体开展慰问,开展慰问帮扶106人(户),物资价值3.03万元。
4.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发挥应急救援能力。共组织开展集训1次、为重点企业开展应急演练3次、参与安宁温泉马拉松及“建设更好水平的全国文明城市”暨全民健身龙山登高等全市大型活动现场应急救援保障6次,并在4.13温泉森林火灾扑救工作中为森林消防人员提供应急救援保障。
5.围绕红十字精神、核心业务及各项政策,充分利用世界红十字日、防震减灾日等重要纪念日积极开展宣传工作,讲好安宁红十字故事、传播安宁红十字声音,共组织开展“三献”捐献登记、救助政策等宣传活动。
6.积极开展募捐筹资工作。一是以“5.8世界红十字日”“9.9公益日”为契机,组织开展线上募捐筹资活动,动员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滇苗助学”等项目筹款,共汇集爱心善款29.08万元;二是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多方筹措款物,助力医院建设、助学助教、乡村振兴、森林防火等公益事业,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截止年末共筹集款物573.66万元;三是坚持“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严格执行信息公开制度,规范社会捐赠款物管理,做到捐赠信息按季度公开,通过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多渠道公开,增强红十字会透明度,提高红十字会公信力。
7.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发展注册318名志愿者,打造具有红十字特色的志愿服务队9支。全年常态化开展“螺蛳塘康复村帮扶计划”“送我回家”等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打造具有安宁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
8.推进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一是积极做好无偿献血宣传活动,推动安宁市无偿献血工作有序开展;二是认真做好造血干细胞捐赠宣传登记工作,完成登记205份;三是大力宣传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完成遗体捐献登记3人,人体器官捐献登记564人,并实现人体器官捐献1例。
(四)部门管理制度
一是根据财务工作需要,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并进行有效监管,我单位于2023年1月重新修订了《安宁市红十字会“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安宁市红十字会财务管理制度》(具体包括16项管理制度)、《安宁市红十字会滇苗助学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安宁市红十字会人道救助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其中根据单位实际情况修订了《资产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政府采购管理制度》、《仓库管理制度》等5个管理制度,新增了《票据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等9个与财务工作相关的管理制度,修订了《物资捐赠管理制度》,新增了《资金捐赠管理制度》和《捐赠信息公开制度》2个捐赠工作方面制度,形成制度汇编,为单位开展财务工作及财务管理提供了依据。二是根据单位实际情况,修订了《安宁市红十字会管理制度》(具体包括8项管理制度)、《安宁市红十字会辅助性岗位人员管理办法》、《安宁市红十字会志愿服务管理办法》、《安宁市红十字救援队管理办法》、《安宁市红十字救援队纪律制度》,加强执行单位单位日常管理。
通过修订完善管理制度,使我单位的部门预算管理工作有据可依,并按制度严格执行;按财政要求编报部门预算;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严格按照财务管理规定的开支范围和标准进行支出,不随意改变资金用途和规模;调整资金用途的严格按照程序报批后使用;严格控制“三公”经费;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要求加快支付进度;严格按照财政要求做好财务工作报告;按照部门决算要求编制部门决算报表、决算分析报告、决算编制说明。
(五)部门资金来源及使用情况
安宁市红十字会为参公管理事业单位,全部收支来源于本级财政拨款。2023年收入合计139.16万元,其中基本支出121.93万元,项目支出17.23万元,根据财政局要求,我单位专款专用,严格按照资金支出范围进行管理使用。
(六)政府采购情况
2023年政府采购预算1,500.00元,实际采购支出1,498.00元,用于采购复印纸支出。
(七)固定资产情况
2023年我单位重新修订完善了《资产管理制度》,制度从管理部门及其职责、固定资产范围、固定资产配置、使用、盘点、维修、处置管理等方面对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作了明确规定,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资产管理意识,始终将资产管理工作贯穿于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
截止2023年年末,固定资产总额(账面净值)15.97万元,无新购入固定资产,无报废处置固定资产。
二、绩效目标
(一)部门总目标
根据预算绩效管理的规定,为确保2023年预算绩效目标完整,具有可操作性,我单位根据2023年工作任务制定了项目绩效目标,根据项目开展计划制定了部门总目标。
本年度总体目标设置为:充分发挥红十字会作为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助手和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保障市红十字会及各街道红十字分会正常运转;积极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建立健全红十字会应急救援体系,以及推动无偿献血、人体器官捐献与造血干细胞捐献活动,保护人民生命和健康;对安宁市困境人群开展救助,推动红十字会救助政策落地落实;积极做好红十字志愿服务、募捐筹资、宣传动员等工作,发扬红十字会“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提高红十字会的认可度和公信力。
(二)部门项目具体计划目标
1.公益性救护培训项目经费:推动全市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发展,扩大应急救护培训覆盖面,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大众急救知识普及活动,让社会公众了解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过工作并积极参与,不断提高各界群众自救互救能力和水平,本年度内完成应急救护员培训500人,开展公益性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培训2000人,推进健康县城创建。
2.组织宣传活动或公益活动,推动红十字事业发展;完善机构设置,发展基层组织并开展工作;积极发展志愿者及开展志愿者服务工作,提高志愿工作能力;聘期法律顾问;积极开展社会募捐和接收社会捐赠,并委托法律咨询对相关事项进行审核;积极宣传无偿献血、人体器官捐献、遗体捐献工作相关政策;完成上年度财务收支审计;使用劳务派遣人员,按时支付管理费。
3.安宁市城镇低收入群体救助帮扶专项资金人道救助经费:参与推动完善安宁市城镇低收入群体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对安宁市城镇因自然灾害或突发意外伤害、患重大疾病而无力支付医疗费用、器官捐献、遗体捐献、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家属、红十字会会员、会员单位、爱心捐赠企业及人士,有红十字会认定的一星级及以上星级志愿者给予人道救助。
三、评价思路和过程
(一)评价思路
通过集体讨论确定单位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年末通过工作开展情况,分析各项目的绩效目标及完成情况,确定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的评价重点,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二)评价目的
通过开展绩效评价,确定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及年度目标完成情况,评估资金使用效益,找出预算绩效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为今后我单位资金使用方向提供依据,从而规范资金使用流程,使我单位资源配置更合理性,资金的使用效益得到有效提高。
(三)评价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安宁市红十字会预算管理制度》、《安宁市红十字会预算绩效管理制度》、2023年度部门预算批复及各项资金管理制度,结合2023年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价。
(四)评价对象及评价时段
评价对象:安宁市红十字会2023年整体工作完成情况,2023年特定目标类项目
评价时段: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
四、评价结论和绩效分析
(一)评价结论
1.评价结论
2023年,我单位我单位认真严格落实了市委市政府各项任务要求,加强财政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根据要求,我单位对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设定、资金管理、资金使用、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取得的效益等方面入手,通过本次部门整体支出及项目绩效自评,未发现违规使用资金等情况。我单位严格资金使用审批制度,加强资金管理使用。按文件要求使用资金,将项目资金列入相应的预算科目核算,并按申请计划使用资金,年初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较好,自评结果为“优”。
2.主要绩效
针对红十字会开展的公益性救护培训、人道救助、救援队建设、志愿服务、宣传、无偿献血、器官和遗体捐献、基础组织建设、募捐筹资等工作目标,在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时效指标、成本指标、社会效益指标、可持续性影响指标、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方面的绩效评价。
(二)具体绩效分析
1.绩效目标管理(10分)。
根据单位职能职责及中长期规划目标任务,结合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和计划设定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绩效目标可行、完整、合理,具有明确性,自评分10分。
2.部门职能职责(10分)。
单位整体支出绩效严格按照单位职能职责设置,设定具有相关的依据,设置的目标与红十字业务工作密切相关,自评分10分。
3.预算配置(10分)。
2023年预算资金中基本支出严格按照单位实有在职在编人数进行编制,运转类公用经费按照财政局预算标准核定,并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变动率;项目经费紧紧围绕单位中心工作任务,预算依据充分,有相关的文件规定及管理制度,突出重点工作,保证重点项目,兼顾一般项目,预算编制具有合理性,自评分10分。
4.预算执行(9分)。
2023年经费支出严格按照财政预算批复执行,保证预算完成率和支出进度,调整项目经费报请市政府同意后进行;严格控制“三公”经费预算及政府采购执行率,确保预算执行高效、有序,自评分9分。
5.预算管理(9分)。
为保障单位资金合法、合规使用,安宁市红十字会制定了《安宁市红十字会“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安宁市红十字会财务管理制度》(具体包括16项管理制度),确保预算资金高效使用;2023年资金支出手续齐全、程序完善,符合财经法规要求;单位资金使用由监事会进行全程监督,并按照财政局要求将预算、决算向社会公开,接收监督,自评分8.5分。
6.资产管理(2分)。
为加强单位资产管理,制定了资产管理相关制度并遵照执行,根据资产盘点情况,单位无盘亏、闲置资产,资产使用率高,自评分2分。
7.履职履责(30分)。
2023年单位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结合上级下达的指标任务及年初设定的绩效目标开展。截止年末,有效完成了考核任务目标,自评分30分。
8.效果效益(20分)。
红十字会开展应急救护培训、人道救助、救援保障、志愿服务、“三献”宣传登记、募捐筹资等重点工作任务,都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可持续性影响,提高了红十字会的影响力、公信力,服务对象对红十字会工作基本满意,自评分18分。
五、主要经验做法
1.确定年初目标,细化预算编制工作。以年度工作任务目标为基础,严格按照预算编制的相关要求,细化并落实单位计划目标,全面编制预算,尽可能的细化经费预算,进一步提高编制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准确性,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为进一步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强化支出责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按照市财政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了预算支出绩效自评工作。单位领导高度重视,积极部署,统筹安排,明确绩效评价工作人员,财务人员牵头其他工作人员参与,环节分解,任务到人,责任到人,限时完成,狠抓落实。
3.根据财政要求进一步完善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监管力度,确保各项目的顺利实施,保证了预算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合理、合法、合规,能更好的贯彻落实预算法、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六、存在的问题
1.开展人道救助工作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救援队建设,救援能力的提升、“三献”工作宣传登记等方面与省、昆明市的要求还存在差距;
2.绩效评价质量不高,项目支出评价指标体系不够完善,部分绩效指标设置不够科学合理,项目执行台账资料不齐全,档案管理不规范,给考核评价及评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3.项目预算及自评工作不够精准,各项目相关制度还不够完善,统筹协调不够,各项目负责同志对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的认识不够深刻,不能及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七、改进措施及建议
1.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红十字会救助能力和服务水平,完善救助体系,加大城镇低收入群体救助帮扶力度,加强人道救助的专业化、精准化;
2.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对各项目负责同志的宣传培训,提高预算绩效意识,并通过不断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完善单位预算指标,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严谨性;
3.完善单位管理制度,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督促落实,确保项目落地见效,进一步加快支付进度,加强资金使用效率,重视预算中项目绩效目标及整体目标的设立,科学合理编制预算,细化预算执行,及时发现预算执行中与绩效目标偏离情况并及时纠正。
作者:杨艳
编辑:安宁市